摄影一词,源于希腊语光线和绘图,两字合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家,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丽水人用摄影记录时代,要追溯到110年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丽水的摄影史,但丽水摄影人不曾忘却,他们撰写自己的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续写丽水摄影对中国摄影、世界摄影的巨大影响力。
1903年,留学日本的丽水松阳县人张礼学成回国,在松阳开设了第一家照相馆——“精美”照相馆,由此开创了丽水摄影的先河。
1929年,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德国人哈·史图博和龙泉人李化民,在景宁和莲都开展了民族学考察,拍摄了大量畲民照片,成为现存最早的畲民影像资料。
1938年,加拿大传教士麦格拉思出版图书《亲历龙国——外国人眼中的民国丽水》,以摄影图片记载丽水民俗风情和瓯江风光,第一次讲述以丽水为代表的中国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窥视”东方古国的游记在西方社会卖得很俏。
很多人并不知道丽水的摄影文化,但丽水人民并不曾忘却,他们把自己的摄影史画在了仓前菜场前的绅弄小巷里,画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围挡上,以此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抗日战争,曾让丽水摄影停滞不前,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被“战争机器”一一摧毁。丽水市区最早的照相馆“真吾照相馆”消失了,“精美”照相馆摧毁了……它让丽水人明白了一个真理:没有民族的强盛,根本不可能有文化的繁盛。
建国后,丽水摄影才从低谷中重新站起来。1956年,全国私营工商业改造,丽水所有私营照相馆纳入国营丽水照相馆。1972年,丽水地区文化局设立摄影办公室,成为建国后当地政府部门最早设立的摄影组织机构,也默默迎来了一个文化春天的悄然而至。
复兴于“春天的故事”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丽水摄影不再是冰冷的冬天。
上世纪80年代,吴品禾、初小青等8位酷爱摄影的年轻人成立了“闪光影会”。1980年,初小青“偶遇”白鹅突袭,用手中相机“咔嚓”一张《影途遇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摄影“亚洲文化中心奖”。这是丽水摄影家首度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竟然也是“意外之喜”。
新闻摄影、沙龙摄影、纪实摄影、当代艺术观念……就这样,丽水摄影以多元发展的姿态,开始讲述自己关于美丽中国、美丽丽水的“春天故事”。
丽水摄影,就像是那个年代的歌里唱的一样:“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丽水日报摄影记者项文俊的《山村里的奥运会》《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倾力去帮助》《千余村民为百岁老人做大寿》分别摘得中国第十五、十六、十七届新闻摄影评选铜奖,多幅作品获得浙江省新闻摄影一等奖。
国内著名策展人王培权从2006年开始关注“丽水廊桥”和“丽水老街”两个纪实摄影题材,拍摄手法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沙龙唯美主义,而将镜头作为一个社会学、人文历史学、文化研究者的眼睛去观察其内涵。
受电脑美术和现代观念的影响,傅为新涉足摄影不到两年,即为丽水获得全国影展第一块创意类奖牌;以陈黎明、宋世和等人为代表的野鸟拍摄群体逐渐强盛;叶高兴和郑忠民共同参与到记录松阳县古村落保护的摄影工程中,他们的作品《土地·岁月·人民》之《村落》《百工》曾赴美国三座城市巡展……
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丽水摄影花了整整100年,从青山绿水间出发,如银龙出山,开始逐步迈向世界摄影舞台中央。
崛起于“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新时代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自山城的摄影艺术进入了21世纪,呈现出更多国际性、群众性、学术性和品牌性。
自1999年,丽水接棒承办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并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首个“中国摄影之乡”后,丽水摄影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2003年12月31日,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丽水举办,这也是第一次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放在地级市举办。2004年,丽水市政府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签署协议,将从2005年开始的十年,五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落户丽水。
以此为契机,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副主席雅克·丹尼斯先生在秀山丽水留下了“丽水必将成为世界摄影家向往的地方”的预言,并稳步转变为现实。
2005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吸引了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社、浙江日报社、浙江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的“新闻轰炸”,人民网、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编播了网络新闻1200多条。随之,丽水巴比松画派借风起航,精品旅游线路俏销华东,民间艺术之乡声名鹊起……一时间,丽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超越摄影界,顺应着全国文化产业大繁荣的大时代。
2007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位摄影家带着摄影作品慕名参展。同年,《丽水摄影》杂志创刊,中国第一家规范化运作的摄影专业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这一年,丽水还首次独立举办摄影高端论坛,开展专题学术交流,丽水摄影节的学术性得到质的飞跃。
2009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的规模又再次扩大,国际摄影家达到170多位。组委会共收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8395位摄影人投寄来的作品,参赛作品数达到了7万多幅,不仅创下了当时国际影展历史之最,参赛作品数量仅仅低于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2009丽水摄影节也从以往以沙龙摄影为内容主体,向纪实摄影成功转型,被《中国摄影》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实力摄影节,被《摄影之友》杂志评为年度最佳摄影节。
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确立“幸福瞬间”为主题,通过摄影人的镜头和展览,发现、定格和展示人民的幸福感,并推而广之,彰显属于人类的这一特殊情感。2013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第一次“节俭办节”,摄影产品的交易量却逆市飞扬,销售额达600多万元,走出了摄影产业化的第一步。2015丽水摄影节暨首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是又一次十年五届摄影节和摄影研讨会的开启之年。举办国际摄影研讨会,旨在通过丽水摄影节创造国际化平台,进一步强化中国摄影的学术影响力,促进中国摄影艺术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自2004年首次举办丽水摄影节以来,连续七届13年,丽水以“打造摄影名城、扩大国际交流、展示丽水魅力”为目标,通过举办大规模的摄影展览、高端的学术研讨、论坛、专家面对面,以及产品交易、摄影赛事、摄影采风等系列活动。
山歌嘹亮,一江春水向东流。每届摄影节都吸引了国内外摄影家和上万名摄影爱好者前来参展、参观、交流、创作、探讨,创下国内摄影节的多个历史之最,不断讲好中国摄影故事、丽水摄影传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