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窗口”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菜场新添“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元素。

环境优美整洁的灯塔菜场。

是怎样擦亮的?

——来自市区府前菜场文明创建的调查

“不错,环境很好,菜新鲜,价格也实惠!”

1月16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市区灯塔菜场二楼碰到家住绿洲花苑的方家仁老伯时他乐呵呵地说。

市区农贸市场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的一个“窗口”,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的重点。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对照创建标准,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不断完善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管理制度,强化市场内外秩序和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脏乱差局面,文明创建成效显现,为城市擦亮了一个“窗口”。

菜场脏、乱、臭、堵,让市民闹心

“府前菜场脏得要命,臭得要命。早上买菜都要穿雨鞋来买的,否则根本走不进去。”

“丽水最丑的地方就在府前了。”

“府前菜场太落后了,一定要好好改造一下,不然就没样子了。”

……

曾几何时,百姓怨言不绝于耳,挥之不去。再加上府前菜场坐落在闹市区,外围店铺林立,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上下班高峰时,车挤车、人挤人,不堪重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丽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丽水撤地设市后,市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加,周边的农民变成了市民,山区群众和外地务工人员也大量涌入,有力地推动了丽水的城市建设。但由于一些人的素质跟不上,落后的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造成城市环境压力大增。在市区菜场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再加上体制原因和管理跟不上,市区菜场成为城市脏乱差的最大痛点。府前菜场是市区最大的菜场,因此,状况也是最差的。

来自湖南常德的胡亚兰是“新丽水人”,2007年开始就在府前菜场做水产品生意。府前菜场的每次蜕变,她都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对记者说,刚走进府前菜场时,没少让她皱眉,但为了做生意,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她记得,当时府前菜场二楼只有一个水龙头,摊主们都要排队去接水,每接一次水都要花上个把小时,期间顾客来了,自己又要匆忙“调头”,很是尴尬。

府前菜场如此,而其他菜场也好不到哪里去。马路市场遍布城区,市区东银苑小区的青田街、灯塔小区的庆春街、丽东二村等地的马路菜场都是大家熟知的地方,脏乱差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创“国卫”期间,市、区两级政府下大力气整治,将这些马路市场引导到临时疏导点。但由于临时疏导点功能不齐全,硬件设施落后,秩序虽比马路市场好,但仍然是比较差的,让城市“窗口”蒙上阴影。

由灯塔小区马路市场迁到人民路临时菜市场后,曾经是人民街周边区块唯一的综合菜市场,服务着周边大量的餐饮店和市民群体。但是,因为硬件条件有限,菜市场的停车乱现象也一直为市民所诟病。

据此前媒体报道,人还没到菜市场门口,宽阔的人民街已经开始变得“狭窄”,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小货车、小汽车停满了菜场靠人民街一侧的出口。人行道上停满了车辆,人民街的非机动车道也被占了。

市区菜场原来的落后现状,引起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要求改造和整治的呼声也十分强烈。这一情况,也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高度重视,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了此情况。市委市政府为此多次召开专题工作协调会,制定府前菜场改造方案,紧锣密鼓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吹响了市区菜场改造的集结号,决心打一场整治的攻坚战。

整治后新、净、捷、雅,让市民舒心

“莲都区范围内现有菜市场及菜市场功能的疏导点18家,其中有四家是骨干市场,西北区块的灯塔市场,西南区块的府前市场,东北区块的九里市场和东南区块的东银苑市场,满足了市区大量的消费需求。”莲都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科柳洪华介绍说,“四个骨干菜市场中,灯塔和九里都是新建的,实际投入运营时间才两个多月。”

菜市场的变迁可以看到城市文明的脚步。以九里菜场为例,从一个鱼龙混杂的马路市场,经过政府引导,建立临时疏导点,最后搬到设施一流的市场中。当年在马路上买菜的市民和卖菜的摊贩,对这么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感到惊喜。同样的,灯塔菜场原来是庆春街上一个喧闹的露天集市,现在却拥有市区所有菜市场中最好的硬件设施。

除了打造新的菜市场,原有的老菜市场的硬件设施也进行改造更新,这为市场对脏、乱、臭、堵的整治打下坚实基础。硬件设施改善最直接地体现了政府对菜市场整治的决心,而在市场文化的培育上也可以看出管理者对市民“菜篮子”认真负责的真诚态度。

“买卖公平,童叟无欺”“户户讲道理,店店无假货”走进各家菜市场,在市场内的墙上柱子上可以看见一幅幅“接地气”的标语,包括文明礼仪、诚信经营、食品安全等主题。

“文化最能影响人,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动足了脑筋,在每个价值观上配一句符合菜市场情景的话作为阐释。因为卖菜的群众普遍文化不高,所以标语力求简单明白,摊主愿意看、看得懂。标语的牌子也经过精心设计,这样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卖菜的一般都是夫妻档,从早上四五点开始,整天都在菜场里,菜场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家里变得‘高大上’了,可以潜移默化地带动他们的经营行为变得更文明。”柳洪华对市场文化的营造有着自己的见解。

莲都区市场监管局还针对每个市场场地的特点,整体性设计公益广告位,添加了书法、窗花等传统文化元素。菜市场经营与农耕文化及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在市区11家菜市场和疏导点中,精心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宣传作品,农贸市场也玩起了“中国风”。

丽水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三大队大队长周建虹对菜市场管理也有着自己的经验,九里这个新开的菜市场两个月时间就秩序井然,让原来的“散兵游勇”变成了“正规军”。

“我们对摊主实行扣分制管理,扣六分约谈,扣九分停业整顿,扣完十二分直接离场,没得商量。”在周建虹看来,管住人是核心,“这里的摊主基本上是从原来的马路市场搬迁过来的,自由散漫惯了,养成很多不文明的经营习惯。”

卖肉的夏天随意光膀子,卖菜的随意丢弃菜帮子;大声争吵喧哗,彼此恶性竞价。头疼的问题很多,周建虹决定从一件事做起:禁烟。

“市场里不准吸烟,抽一次烟扣一分。”规矩马上定了下来。

“我原来每天抽一两包,现在只能抽一两支,还要偷偷地抽。两个月我都难受得瘦了十几斤了。”卖肉的富师傅和其他有烟瘾的男摊主经常互相问:“楼上‘那个人’在不在!”

搞卫生也曾让市场里的摊贩们头疼。“我们是每天一小扫,每月逢五(五号、十五号、二十五号)一大扫。”摊主徐师傅说,原来在马路市场时垃圾随意处理,在临时疏导点时也叫清洁工人打扫,现在却是“摊前三包”,自己动手搞卫生。另外,九里菜场还借鉴了外面经验,给每个摊位做了玻璃专柜,这样可以避免天热贩卖时蚊虫的二次污染,还能整洁品相。

“我们对这些经营户多次开展培训,其实现在大家已经养成好的习惯了,我们去巡查,如果碰到一些小垃圾,弯腰捡起来,他们马上就会拿着垃圾桶把我捡起来的东西接过去。”周建虹说,“文明经营习惯慢慢地就会养成,像原来的仓前市场,他们也是叼着烟剁肉,烟灰都落到肉上,很不卫生。整治后,现在摊主看到消费者吸烟,都会主动上前劝导了,无烟市场就形成了,这就是经过良好管理养成的文明力量。”

“我们九里这一片外来打工的人很多,平时习惯了下班逛菜场买点菜。以前就是在大马路上,像逛集市,现在去买菜就像逛超市,改变太大了。”在丽水务工的王华这样描述这种变化。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让市民放心

1月16日下午4时左右,“马大嫂”徐美红提着菜篮子走进宽敞的九里菜场大门,穿行于蔬菜、肉、禽、水产区。地面铺着清清爽爽略带弧形的火烧板,一个个摊位上,整齐码放着琳琅满目的菜品,只需抬头看看,就可以从电子屏幕上知道菜价、品种等市场信息。买完菜后,再到菜场内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回家了。

今天丽水的“马大嫂”们买菜都很幸福,可是还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食品安全。

哪怕买菜的环境不太好,市民还是勉强可以忍受的,毕竟去买菜的时间也不长。可是,如果买的食品不安全,那就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了。所以,不管市场环境怎么整治,食品安全始终是一个菜市场最基本的“良心”。市民只有对买的东西放心了,才有机会去考虑买的是不是舒心幸福的问题。

怎么让市民放心呢?需要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完善食品安全制度保障。

“我们有着严格的食品准入、农贸市场商品检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等制度,在计量、保洁、台账管理也做了细致的要求,食品安全在制度上得到严格保障。”柳洪华说,“我们丽水70%的菜都是从东港批发的外地菜,这些菜都是各大蔬菜基地提供,会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测,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剩下的一部分是属于本地菜,基本上以自产自销为主。我们市场里也会做一些抽检。”

如果消费者对买的菜不放心怎么办?现在可以到快速检测室免费检测。截至2016年年底,丽水全市共投入356万元建成30家城区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全年接受公众免费检测927批次。快速检测虽好,但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有一些项目在快速检测室无法完成,小龙虾的‘孔雀石绿’指标、螃蟹是否注入明胶等无法快速检测,只能通过监管部门不定期的统一抽检才能检测。”天宁菜场负责人陈凤仙说。

“食品安全是第一红线,为了甄别出各种摊贩在食品上做了什么手脚,从茭白、牛肉到饺子皮等,我自己都狠下功夫做过一番研究,”灯塔菜场负责人吴宝福说,他非常认准“菜园子”的品牌,正在致力于把“丽水山耕”的精品农产品以平民价格引入灯塔菜场。

D

浙江新闻名专栏

关注民情

倾听民声

针砭时弊

鞭挞丑恶

■本报记者

陈建东

陈和华

通讯员

陈柯宇

新投入运营的九里菜场。

原九里临时疏导点(资料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