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缙云:用刚柔并济的铁军精神为教育“固本铸魂”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文/叶江

周如青

吕敏飞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它是一个精细的活计,不能像工业那样从生产线上将产品一蹴而就,而要像培育秧苗一样,用一颗赤子之心教导孩子成才,让他们茁壮成长直至结出丰硕的果实。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真正的人民教师。他们本着教书育人的初衷,将孩子的成长定义为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过程,发扬刚毅、坚定的“铁军”精神,用扎实的教学业务能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他们就是缙云的教育工作者,一支坚守在教育一线的铁军队伍。

小校长大智慧

为农村孩子创造幸福

缙云县东渡镇长坑村的长坑小学,虽说是我市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之一,但相比城区的学校而言,说它“小”却一点也不为过。日前,就在这所“小学校”里,记者同校长刘勇武有了一番长谈,感触颇深的同时,对缙云教育在全市领先的原因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初见刘勇武,人不如其名,不勇武,不威风,完全无法将一个“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与他联系起来。当然,这都是在同他长谈交流之前,在这之后,或许任何人都会惊叹,这位“小学校”的“小校长”有着出人意料的“大智慧”。

先来看一份成绩单。

长坑小学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交通示范校,全国和谐校园,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首批和谐校园,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丽水市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被誉为是“农村学校的典范”“一朵不凋谢的山花”“山村学校的楷模”“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摇篮”。

“教育是为人师表的本分,让农村孩子有幸福感、获得感才是咱们农村学校教育的初衷。”扎根长坑22年,刘勇武始终遵循一个道理——乡村学校也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土壤,乡村基础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农村孩子逃离农村,而是教育孩子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同时,建设更加美丽的农村。

刘勇武的确是这么做的。他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在物质资源上已经相对贫困了,更需要学校教育以富足的精神生活来加以滋养。在他带领下,为孩子们提供富足的精神食粮逐渐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信条,他严格控制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在抓好常规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生活信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教育。现在长坑小学的学生人人会演奏一样乐器,人人会下一种棋,人人都是跳绳小能手,人人都学会了适合自己的一样兴趣特长。

“如果孩子们对生活有信念,有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和情趣,反而会让他们更热衷学习。”刘勇武说,近五年来,长坑小学在同类学校里教学质量考核一直位居首位,这也证明了他的教育之路算是走对了。下一步,他设想网罗周边乡村的能人,把他们作为师资补充,并成立文化志愿者协会,在进一步培养农村孩子的同时,将长坑小学这所乡村学校打造成乡村文明的传承地,为农村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港湾。

小学校大理念

勇当探路者和模范生

和长坑小学一样,缙云县大洋学校也是一所乡村学校,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初中部,但同样是仅有72名教职员工的“小学校”。而正是这所“小学校”,获得了2017年“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也是全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大洋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人才培养,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教师成长快、学生素质高,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示范学校。此外,记者发现大洋学校不仅完全符合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的基本条件,在其中为建设“两美”浙江作出突出贡献以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肩负起绿色发展探路者、模范生的使命担当。

大洋学校有个校本课程名为《神奇大洋》,旨在传承和发扬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结合其中的一课——《大洋柴灰粽》,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拓展性课程。从大洋柴灰粽的来源、功效及制作所需材料,到与其他粽子的区别、粽子的寓意,再到粽子制作的实战演练,老师讲课滔滔不绝,学生听课津津有味,作为缙云非物质遗产的大洋柴灰粽也多了一群小小“接班人”。

“大洋学校有义务为发扬大洋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大洋学校办公室主任周静思告诉记者,对于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丽水而言,文化就是“生态”和“绿色”的载体之一,理应传承和发扬开来。

据了解,除了传统文化教育,大洋学校还十分重视环保特色教育,长期开展主题宣传与讲座,老师与学生一道成立环保小分队,定期走村绕河清理垃圾,并依托校内的数十株樱花树举行环保主题樱花节系列活动,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形成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每年的大主题都是环保,今年最火爆的环节就是‘变废为宝’环保手工作品的制作。”大洋学校樱花节筹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樱花节,学校向全校学生征集环保作品,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奖及展出,那些废弃的塑料瓶、包装盒等“变身”而成的环保“艺术品”,蕴含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对家中的废弃物品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发挥出废旧物品最大的价值,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记者认为,大洋学校真正的办学理念是立德树人,让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根基的同时,让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得到成长,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大理念”,也是缙云教育铁军精神的一个缩影。

小县城大教育

塑全市领先教育铁军

众所周知,缙云的教育事业一直处在全市领先地位。

缙云中学的实例为证,高考成绩最有说服力。

2012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487人,在金丽衢十二校联盟中名列首位;2013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五百大关,共计506人;2014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人数522人;2015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571人;2016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582人,再创历史新高。

之所以有如此佳绩,一靠精神,二靠团队,三靠创新。

缙云中学将“不怕苦,不服输”为核心的“梅干菜精神”薪火相传,激发着全体师生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成为屡克难关、负重前行的动力支撑。坚持“让肯吃苦的人不吃亏,让有作为的人有地位”,倡导“以共同的事业凝聚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以人文的关怀温暖人”的管理策略,精心培育了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干事、乐于奉献、善于攻坚的光荣团队。此外,缙云中学坚持理念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在省内率先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为学校“‘三生教育’奠基,自主发展为本,个个成才,人人出彩”的特色发展思路的确立指明了方向,更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缙云中学的精神、团队和创新,“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不仅提炼了前文长坑小学、大洋学校获得佳绩与殊荣的原因,更反映了整个缙云县树立“大教育”理念,优化师资队伍走在全市前列的现状,以及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教育铁军精神。

近年来,缙云县从提升教师队伍精气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入手,实施教育铁军工程,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有激情、有办法、敢担当”的教育铁军。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十佳优秀教师、十佳美德教师“双十佳教师”评选,

把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一线教师推向前台,讲述教育好故事,让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凝聚党员干部向心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对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的一系列部署,把核心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净干事创新业、担当实干走前列”作风建设专项活动等为抓手,以昂扬的精神、铁军的要求、高铁的速度做好各项工作,奋勇争先勇立潮头。

——打造坚韧顽强的教育“梦之队”。在缙云县教育局局长谢身言看来,培养学生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完备的人格素养,在理想上尤为丰满,精神上尤为昂扬。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站在观念和知识的最前沿,潜心教育、静心坚守、善学善研、善教善成,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艺术,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成为学生的偶像和知音,润物于无声,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潜滋暗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