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中学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用最褒奖的词语去形容也当之无愧,可以让任何一个质疑者哑口无言,可以让每一个关心、关爱缙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2012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487人,在金丽衢十二校联盟中名列首位;丽水市文理科前十名中,缙中各占7人;涂津葳同学和潘沛宪同学分别以全省第83名和第124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丽水市文理科状元,受到丽水市政府的隆重表彰;有5位音体美特长生进入体育艺术类全省综合排名前100名。
2013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五百大关,共计506人。其中文科129人,理科377人;文科有4人进入全省前100(汤鑫雯省12名、程钰盈省38名、雷舒宁省58名、潘芸省85名),理科有2人进入全省前100(陈奕均省42名、项永波省85名)。另有5位音体美特长生进入体育艺术类全省综合排名前100名。陈奕均、项永波被清华大学录取,汤鑫雯被北京大学录取。
2014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人数522人,其中理科369人,文科153人。理科陈自力、王斐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文科陈晓莉同学全省排名49名,刘昱晨全省排名91名。音体美一本上线人数达33人,其中陈依宁同学音乐类综合分全省排名85名,美术类有6人进入中国美院专业校考前100名,体育有3人被211高校录取。
2015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571人,其中理科401人,文科170人。理科700分以上15人,文科700分以上5人,有2人进入全省前10名,有4人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章严心742分(裸分)全省第2名,荣膺我市文科状元;李枚远725分(裸分)全省第10名。章严心、李枚远两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胡一凡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体育类有3人综合分排名进入全省前100名,王小睿全省第6名。
2016年:纯文理类一本上线582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理科406人,文科176人。周子杰同学以总分730分全省第61名的优异成绩荣膺丽水市理科状元,罗丽婕同学以总分694分全省第53名的优异成绩摘取丽水市文科桂冠。理科
700分以上6人,690分以上20人,
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分别为周子杰,张致科,毛誉陶。文科680分以上3人,罗丽婕同学被人民大学录取。音体美类,施佳雨同学舞蹈综合分全省第2名,周诗瑶同学表演艺术综合分全省第2名。
成就缙中:精神、团队和创新的力量
为什么缙云中学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成绩?校长施林栋说,从内部来讲主要得益于三种力量:精神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1.精神的力量。“人无言不重,人无魂不立”,校无精神则不强。缙云中学以“不怕苦,不服输”为核心的“梅干菜精神”薪火相传,特别是“把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的教育传统沿袭至今。这些文化传统和精神犹如一面旗帜,激发着全体师生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成为屡克难关、负重前行的动力支撑。一直以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刊、网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通过组织追思怀念、报告宣讲、主题学习等活动进行大力宣传,用强大的精神传统感染、浸润、激励每一个成员。
2.团队的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为营造团队合力,缙云中学坚持“让肯吃苦的人不吃亏,让有作为的人有地位”,倡导“以共同的事业凝聚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以人文的关怀温暖人”的管理策略,精心培育了一支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乐于奉献、善于攻坚的光荣团队。“千凝聚,万凝聚,不如事业最凝聚”,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全体缙中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榜样是旗帜,指引着方向,更凝聚着力量。为切实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学校对领导干部提出“五个坚持、三个第一、两个意识”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拥护。同时,积极倡导“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共事之道,工作上相互帮助,生活上彼此关心,共担风雨,同享阳光,以真情感动人,用关怀温暖人,全力打造真诚友爱、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努力营造集体归属感与自豪感。
3.创新的力量。缙云中学坚持理念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在省内率先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为学校“‘三生教育’奠基,自主发展为本,个个成才,人人出彩”的特色发展思路的确立指明了方向,更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缙云中学还多了一个身份——浙江省名校教育战略协作共同体成员。这个由宁波镇海中学发起组织的协作共同体,集合了全省12所百姓口碑最好的高中名校,名校成员将在考试质量分析、资源共享、教师培训等方面互相交流协作,为适应新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缙云中学名副其实地迈入了全省名校第一梯队方阵。
备战新高考:撸起袖子加油干,卷起裤管创新干!
今年是我省高考改革国家试点的“落地年”,新高考实行“语数外+三门选考”模式,其中“三门选考”科目从七门课程中自主选择,每门可参加两次考试,取最高成绩作为录取成绩。新高考,对于促进学生公平竞争、充分保证学生选择权具有积极意义,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业成绩,也给所有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新挑战,校长施林栋说,首先是加强课程顶层设计,着力构建选修助力必修、补益选科的课程体系;其次是强化生涯规划指导,采取专家指导、大学生辅导、全员导师制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是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方式,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方式;第四是优化年级组管理模式,打破学生年级界限,加强教师、课程、考试管理等全校性统筹;最后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培养一专多能教师,鼓励教师跨学科发展。
在具体备考复习策略上,副校长江险峰说,高三教师满怀“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信念,科学筹划,周密安排,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一是“抓研究”,讲究策略,组织科研团队,认真研究和分析“新高考”模式和特点;二是“抓规划”,从高三学期开始,每个月的重点,每天的工作,均排出计划,突出清晰的规划、计划和明确的方向;三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尖子生”和“临界生”,实行导师制,定时“开小灶”,多加“营养餐”,让“尖子生”信心满满向顶尖名校冲击,让更多“临界生”发愤图强冲进重点大学,促进中等成绩学生扬鞭奋蹄更上一层楼、再上新台阶;四是
“抓特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名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空军飞行员选招、艺术体育特长生考试等,让更多学生通过新途径进入名校。五是“抓调节”,针对新高考的多次冲刺、复习备考时间切分等特点,根据学生紧张——松弛——紧张等周期性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开设艺术欣赏课,举行歌唱比赛以及趣味运动会等,让学生劳逸结合,沉着备考。
校长助理饶勇补充说,2017届高三年级教学管理特别突出了几个关键词。信念,每名教师需有必胜的信念,要用心用情带好这一届学生;精准,授课辅导、作业批改、心理疏导等方面,均要做到精准有效;坚持,始终如一保持工作激情,始终不懈怠,坚持到底;合作,所有老师凝聚一心,在精神上互相鼓励,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在行动上主动补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目前,缙云中学已有4名学生通过空军招飞复检,他们在高考中只要能拿到“一本线”分数,就可以进入清华大学等名校,接受空军飞行员的文化和专业学习,成为一名我国空军“准飞行员”。同时,缙云中学有5名理科学生通过北大“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考试,其中2名学生拿到“优秀”档次,3名获得合格成绩;1名理科学生通过清华大学“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考试,一只脚跨入清华名校大门。另外,还有6名文科学生受邀参加清华大学冬令营考试,成绩有待公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高中教育新高地和巅峰之上的缙云中学,正加足马力、奋勇前行、超越过往。有理由相信,因为有强大厚实的精神动力,有上下一心的团队作战,有坚持不懈的创新突破,缙云中学必将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突破,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新跨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