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灾防治:“大搬快治”的全民战役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丽水地质环境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丽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484起。特别是去年和前年,分别发生在遂昌和莲都的两起山体滑坡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据了解,崩塌、滑坡、泥石流,已经成为当前威胁我市山区群众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防御地质灾害,已然成为当前全市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

面对地质灾害的威胁,我市主动宣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我市广泛动员,打响地质灾害攻坚战——

1月3日,我市召开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市委书记史济锡明确指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要做到立即办、治本办、竭力办。我们必须响应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用三年时间基本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铁雄表示,丽水要坚持打好“查、防、治”组合拳,逐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晨要求细化配套措施,倒排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治理工程。

史济锡、朱晨在2月15日召开了专题会,3月9日又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专题听取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大搬快治”工作的极端重视。

“大搬快治”行动启动已有一个季度,这期间,全市氛围渐浓、措施越实。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行动迅速,第一时间进行部署落实。截至4月17日,所有县(市、区)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密集开展调研,分管领导现场破解各类难题,组织召开了各类工作推进会、誓师会、现场会,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5+2”“白加黑”,放弃假期休息,一心扑在“大搬快治”上,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市“大搬快治”工作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我市“大搬快治”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3月9日,副省长孙景淼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丽水市全面打响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歼灭战》上批示:“请将此材料印发全省面上借鉴”。3月17日,孙景淼又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强化保障

合力攻坚

综合治理——遂昌县从快、从严、从高推进地质灾害“大搬快治”》上批示:“请国土厅注重总结并向全省面上宣传以供借鉴。”

同时,市、县两级加强了宣传工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了18期简报,在丽水日报和市国土资源局网站开设了专栏。市、县两级在部、省、市、县各类媒体刊登“大搬快治”相关报道160余篇,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大搬快治”各条战线,呈现出起步既是加速跑的良好状态。

“‘大搬’‘快治’首要任务摸清家底,做到有的放矢。”市地质灾害防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打好头一枪,我市选择从核查灾害隐患点入手,确保所有点位纳入监控范围。全市“大搬快治”三年行动计划下达后,市国土局立即委托省第七地质大队派出18个调查小组,对三年行动计划涉及的440个隐患点进行全面核查,并将核查范围扩大到所有隐患点。截至4月7日,调查核实工作均已完成并提交了初步核查报告。同时,启动了隐患点信息数据库建设,编制了无人机高清航拍重点隐患点计划方案,缙云县、云和县、龙泉市已完成实地航拍工作。

2月2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要求,加快制订三年行动方案及政策意见。截至目前,9县(市、区)均已制定出台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和政策意见。

全域发力:百姓安居的民生实践

“大搬快治”攻坚战面前,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急先锋”。按照“以搬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要求,全市各地自我加压,认真做好安置地的选址工作。

3年搬迁八千多群众,任务数占全省的12%,庆元“大搬快治”办好民生大事。庆元县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县(市、区)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土层滑坡的典型县。根据省市“大搬快治”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庆元的工作任务是避让搬迁项目89个,搬迁人数8765人,占全省任务数的12%、全市任务数的37%。面对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庆元县党政主要负责人、部门“一把手”全都挂帅上阵领战,定进度,定责任,定奖惩。与此同时,庆元还组建了“大搬快治”推进办公室,建立起一套盯人、盯事、盯果的“三盯”工作机制,实行“四快工作法”,不断加快工作进度。

景宁境内山多地少,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是全省26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今年景宁新一届政府班子集体亮相从“啃硬骨头”起步——首战发力剑指“大搬快治”,与省国土厅进行了对接,邀请省第七地质大队专业人员进驻景宁,从2月4日-11日,共分6个工作组,翻山越岭,对全县143个点进行实地勘察,对历史数据库进行全面核实。迅速摸清了底数,搬迁任务迅速明晰。景宁“大搬快治”指挥部总指挥严伟华介绍说,整体来看,每项工作,时间倒排到天,责任细分到人。不管多难,5月上旬坚决完成37个避让搬迁隐患点30%的搬迁协议签订、房屋腾空和旧房拆除任务,同时启动13个工程治理项目建设。

遭受苏村山体滑坡之痛,遂昌“大搬快治”快人一步。五十天完成全年三成任务,该县“大搬快治”跑出“幸福加速度”。原来,自全市“大搬快治”三年整治行动正式启动以来,遂昌全县共计撤离人员490人;房屋腾空73户226人,正在建房54户210人。在“力度”“速度”“温度”三招并举之下,“大搬快治”攻坚战在遂昌全县全面打响,跑出了“幸福加速度”。“五十天实干、快干,我们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一。”遂昌县国土局局长周世岳说,最晚到10月底,要让所有搬迁户都顺利入住新小区。

……

百姓安居,从来都是为政之要。这一场事关全市群众安居的民生实践,起步之初,便是全域发力。“无论是领导机构设置,办事力量配备,还是经费保障等,各地都是就高不就低,这也是面对地质灾害,丽水给出的行动答卷。”市地质灾害防治办相关负责人说,具体推进行动中,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已是常态。

正是有了全市协同推进,搬迁安置井然有序,成效斐然。截至4月17日,全市计划选址95处,可安置7803户25057人,已完成安置地块选址85处,可安置6761户21371人,选址项目完成率为89.5%。同样,截至4月17日,全市已有140处隐患点群众开始签订协议,已完成签约8349人。全市签约率为年度任务的66.5%。129处隐患点群众开始腾空房屋,已完成腾空8697人。腾空率完成年度任务的69.3%。83处隐患点群众开始拆除房屋,已完成拆除4873人。完成年度搬迁任务38.8%。

同时,各地积极推进工程排险治理,全市已有110个项目开展勘查设计等前期工作,22个项目进入施工阶段,9个项目已经完成治理交工验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建设力度加大,全市现已建成17处专业监测点。全市现有6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人数34810人,已有364处隐患点群众开始撤离,已完成撤离20889人,完成率60%。

主动应灾:全民有责的急迫之举

有备无患,从来就是颠破不破的真理。作为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之一,丽水全民主动应对地质灾害,主动防灾减灾尤为迫切。

究竟何为地质灾害?哪些因素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其实,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然、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如何有效应对对丽水构成严重危险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文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等。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特征。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躲避泥石流不应顺着向下游或上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