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驰
周如青
通讯员
陈海兰
最近,一封来自学姐的信引爆了丽水第二高级中学校园。
这封来自丽水二中优秀毕业生吴雪胜的来信,用寥寥数语,便让这些正值青春、怀揣梦想的学子们,变得更加坚定、勇敢。
刚刚考入北大研究生的吴雪胜,修书一封,信中一句“有些人是要为人类事业的进步而奋斗的”,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二中学子的心中,成为了整个校园里的励志名言。
而这样一封来信,也在二中老师们的“解读”下,被激发出了更加强大的能量和热情。以此为契机,二中以德促学,以学促教,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梦想,上演了一部励志大片。
一封讲述梦想的来信
日前,考取北大研究生的丽水第二高级中学的优秀学子吴雪胜,给学弟学妹写了一封催人奋进的信,勉励他们奋力拼搏,收获成功。
吴雪胜是丽水二中2013届毕业生。当年,她以657分被重点大学录取。今年3月份放弃公费留英的名额,4月初通过了考研复试,顺利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
二中高三学子即将迈入高考的战场,她作为一个“过来”的二中人,在信中与学弟学妹分享了学习经验。
“在二中的三年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老师、同学甚至校长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一直很感谢各位老师。”
吴雪胜在谈到高中生活时充满了感恩和怀念,“我觉得在二中养成的学习习惯使我受益终身。比如物理做了错题本;每天晚上晚自习最后10分钟安排第二天的计划,精确到分;每周日安排下一周的任务,精确到日,每个月做一次总结。”
班主任胡芬芳说:“她是一个非常自信而有目标的女孩子。为了目标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永不服输。无论何时都精力充沛。正是这样的一种可贵品质,使她不断接近目标,越来越优秀。”
她高二时物理相对比较弱,主动担任了物理课代表,一下课就跑办公室去问问题。“她比我认为有天赋的许多学生更努力。她的错题本让我特别感动,每一题后面有相关的知识点,竟然还有自己的感想。”物理教师梁圭充满感慨地回忆。
越努力,越幸运。吴雪胜以自己在二中及大学的奋斗历程,告诉学弟学妹:“我衷心希望你们也能够进入一所好大学深造,和一群优秀的人相遇,得到睿智学者的指点,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一堂重塑梦想的班会
“吴雪胜学姐并非天资聪颖,她能走到今天,就是靠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我相信,她能做到,你们也一样能做到。”李铭老师在班会上,以吴雪胜的经历为主题,召开了一次励志的班会。
吴雪胜的这封信,成为了老师们最生动的“教材”。她的励志故事,被一次次搬上二中的班会,一次次成为同学们议论的对象。
这位励志的学姐,俨然已经成为了二中学子的共同偶像。“我们和她的起点一样,她能做到的事,我们只要努力也一定可以。”高一(10)班的王倩倩同学说,这种“身边的榜样”,感觉和自己的距离很近,也很容易燃起自己心中的斗志。
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各种班会、学习活动,努力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事实证明,这种“身边的榜样”确实比枯燥的说教更加有用。
“感觉在讲述她的故事时,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眼中有波澜,心中有触动。”楼敏霞老师说。这正是二中着力推行的“以德促学,以学促教”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老师们的“用心”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感觉无形中自己的自信心在提升,我们并不比谁差,只要努力,梦想都能开花。”高二(14)班的孩子们,如今已形成共识,这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场追逐梦想的竞赛
前不久,国产大型飞机C919的研发团队中,再次出现二中校友的身影。从丽水二中走出的廖军辉,现任中国商飞上飞院民用飞机国家重点实验室飞控综合实验室主任、铁鸟试验团队2级项目经理,两度荣获中国商飞C919型号研制先进个人……
一个个“偶像”的诞生,促成了二中独有的校园文化。
有梦想,就有希望。榜样文化,是丽水二中构建激励型校园文化,以德促学,以学促教的重要组成。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大量运用激励教育,变学生的“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激发学生内驱力,将生硬的教学管理变成灵动的教育艺术。
在校园一隅,“校友长廊”是学生们课余休息时最喜欢的角落之一。“歌星东来东往是咱们的校友呢!”“哇!这个叫叶宏伟的校友是浙大博士!知名地产评论人!”看到昔日的校友如今功成名就,同学们在羡慕的同时也为身为丽水二中人感到无比骄傲。
学校竭尽所能,利用一切可能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五四入团礼、18岁成人礼、高三毕业礼、助力高考喊楼活动……都成为学校重塑学生自信、激发活力的有效手段,成为学生自我提升、价值塑造的理想阶梯。
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榜样文化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校领导表示,二中将不遗余力地加强榜样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核,激发学生潜能,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飞梦想,激扬青春,留下一段无悔的岁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