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找教师成长的“密码”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云和县古坊小学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该校90%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子女,有些班级由20多个民族组成,生源之复杂可见一斑。

生源复杂,基础差异大,教学难度大也就成为必然。

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近年来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校连续五年获得县教育教学质量奖;在2014学年云和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检测中,该校教师评价综合T分全县第二名;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比武等教科研更是频频获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运气,它和我们多年来对教师的分层专业培养是分不开的。”校长蔡子明介绍。

成立教学协作组

实施骨干教师养成计划

教育教学既是系统工程,也是琐碎细致的工作,每个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各自摸索解决方法效率低下。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成立了教学协作组,在团体作战中培养骨干教师成长。

教学协作组以年段为单位组建,每个学科独立成组,由学科带头人或年段骨干教师领衔,学科教师作为组员参加。

协作组的首要任务是先行研究课堂、日常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商议解决对策。此外,组员们的课堂教学理念也能在协作中交流、完善、共享,形成成果后可在全校交流分享。“这就像一个教学沙龙,我们为教师交流提供一个业务平台,大家尽可在此平台上倾诉困惑、寻求帮助、分享心得,碰撞思想的火花。”蔡校长说。

协作组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课题研究。每学期,各学科协作组都会根据年段学生特点,确定一个本组研究主题,贯穿整个学期去实践。例如一年级语文协作组在确定研究主题时会更注重识字教学等基础知识,五、六年级则会更注重学生小练笔、阅读等知识的掌握。

教科处主任王智老师是三、五年级数学协作组中的组员。本学期他所在的协作组确定的研究主题是目标导学,运用目标导学设计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落实。王智说,即使是老教师,也会有课堂目标不明确的时候,在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后,大家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对教学的广度、深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不仅对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知识点的吸收有好处,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大有裨益。

教学协作组的实施,在全校形成了全员参与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目前,该校三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一等奖;两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二等奖;十三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市级三等奖。2014学年全县教学比武中,该校5位教师获得县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8位教师获得县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师徒结对

让新老教师在优势互补中共同进步

去年,共有6位新教师进入云和县古坊小学工作,今年又有8位新教师加入。新鲜血液注入带来活力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几乎都是零经验的新教师,如何迅速进入角色,尽早适应教学一线的环境并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新老教师结对在此时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学校给每位新教师配备导师,导师均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组成。师徒要进行庄重的结对仪式,学校还会给指导教师颁发聘书。蔡校长说:“我们希望用这样的仪式,让新教师感觉到严肃和认真,也让骨干教师感受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符笑蓉是去年刚进学校的新教师,教一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她的教学经验几乎为零。这可把她紧张坏了。“我自己本身没经验,一年级的小朋友刚进学校也不适应小学生活,课堂教学很难驾驭。”她坦率地说,刚开始“课堂目标不明确,上课很紧张,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自从拜骨干教师王建美为师后,符笑蓉说自己有了主心骨。每个月她都会至少听两次以上师傅的课,记下上课技巧和听课心得。每周师傅还会专门对她进行一次教学设计辅导。自己碰到难题时也可以随时请教师傅。

从最初的模仿,到如今能根据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到一年,符笑蓉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上道了。”王建美笑着说。

而对于王建美来说,她坦言也有收获;“新老师年轻,思想比较前沿开放,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在交流中会有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教学启发。”

开设培训博客

在教学相长中反思成熟

“能够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欣赏那么多优秀老师的展示课,犹如享用了一次‘大餐’。”近日,该校教师吴海红和几位同事一起前往莲都外国语学校,参加了“以生为本,聚焦语用”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结束后,她在学校教师培训博客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心得、语文特级教师风格与经典案例研习培训心得、班主任培训日志……翻开该校的教师博客,丰富多彩的培训心得体会文章跃然纸上。没有客套,更没有应付,每篇博客都记录了教师们培训之后的心理感受,字里行间都可看出他们的反思。

就如“以生为本,聚焦语用”为主题的名师教学展示活动。一位语文教师在博客中写下:两天下来,名师们以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灵动的智慧、丰富的互动带给大家一场场语文教学的精神盛宴,让大家共享着名师最前沿的教学成果……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要关注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一课一得,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培训博客的建立,一方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校领导了解教师学习动态,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沟通。”蔡校长说,“另一方面这也是教师的成长史,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学会思考,学会积累,更快速、高效地往前走。”

从1952年建校以来,云和县古坊小学在一代代古坊教育人的努力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教师专业培养方式的不断改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持续提升,使得这所学校焕发出更加盎然的生机,孕育出更加丰硕的教育成果。

本报记者

曾翠

通讯员

张忠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