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一次临时省会保卫战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1942年8月,日军分三路向浙江临时省会云和发起进攻。

第一路奈良支队攻占碧湖后,立即向对面的金岗山、大港头发起进攻,妄图从正面攻取浙江省临时省会——云和以及浙江省钢铁厂。

我军32师(师长黄权是黄绍竑的侄子)已经在瓯江沿线的南山、坛埠岙、蔡村、十八都、连河、河边一带构筑工事,建立碉堡,占领金岗山制高点,严阵以待。当日本侵略军从保定向大港头进发时,一阵密集的枪声立即封锁了渡口,日军仓皇应战,准备强攻抢渡。但就在这时,天公作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阵紧似一阵的狂风暴雨,在瓯江流域下个不停。眨眼间,山洪暴发了,瓯江水位暴涨,把保定和大港头彻底隔断,成了一道难以通过的天然屏障。

与此同时,又从玉溪方向传来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这是浙铁三厂预先安排好的破坏厂房的计划),日军不明真相,以为中了我军的埋伏不得不放弃从正面进攻云和与大港头的计划。

由于我军民奋勇抗击,整个战斗非常激烈,大约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敌我双方均有伤亡,日军渡江无望。逃到坛埠岙的小股日军,也因遭到我军的强烈阻击,没有到达蔡村,就被迫退回碧湖。日军正面进攻浙江临时省会云和和浙江省钢铁厂的阴谋失败,于是日军奈良支队就从碧湖直窜松阳。

但是由于日军是陆空协同作战,陆军虽然过不了瓯江,可空军却并没有受江水的影响,暴风雨过后飞机轮番对我军阵地和周围的村庄进行了轰炸,除投掷炸弹、机枪扫射外,还向村庄投掷燃烧弹,情况十分惨烈。在碧湖镇对岸蔡村一带驻守的国军的一个连伤亡惨重。坛埠、坛埠岙等村的房屋全部被烧为灰烬。金岗山国军32师阵地周边也突发森林大火,大港头镇被燃烧弹烧毁民房100多间,群众纷纷逃往深山避难。

日军第二路武内兵团所辖的原田旅团,于8月1日由龙游南犯,攻陷遂昌后立即东犯松阳,与碧湖方向过来的奈良支队汇合,8月2日攻占了松阳县城。正面攻占云和计划失败后,日军又妄图从侧面进攻云和,摧毁浙江省政府。两股敌人向松阳与云和边界的石仓源进发,占领了我军军火库,杀死守军。陆空协同向云和管辖的回树坳、三望排、方山岭一线发起猛烈进攻。我88军所部奉命由北山后调整补充,中途到达,分别是协力暂第9军、浙保三团、南北夹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方山岭是云和与松阳的分水岭,自古以来成为云松要隘,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说。日寇也深知此地的地势险要,派了飞机作掩护。为了防止找错目标,日军骑兵都头裹白头巾为记号慢慢地向山岭靠拢,进入岭区后,下令向岭头开炮,把山头都炸平了。空袭和炮击后,日军立即发起猛烈冲锋。但岭头上的机枪突然像暴雨般砸了下来,冲在前面的日军纷纷滚下山崖。日军见势不妙,赶忙下令退回岭下。接着又是一阵小钢炮与飞机的轰炸,再冲再退。如此猛攻了两天两夜,还是不能拿下岭头的高地。日军狂怒,第三天不仅加强了空袭和炮火的力量,而且还调动了松阳日军的全部精锐部队猛扑过来。

首先,他们用飞机和大炮疯狂地连续轰炸,把山上的庙宇、工事和所有大小树木彻底炸毁,地面也翻了个身。这时日军头目以为十拿九稳拿下阵地,立即发出了总攻命令。由于日军骄横轻敌,进攻时肆无忌惮地挂下枪,骑着高头大马向岭头前进。眼看几步就要攻上主阵地了,忽然不远处人影晃动,一支头裹白巾的部队也向岭头奔来。说时迟,那时快,一阵阵排山倒海似的子弹压了过来。走在前面的日军连人带马凌空飞起,翻了几个转身,砸在后面日军的头上;下面的日军同伙一样,翻了几个转身,又砸在后面日军的头上,打得日军人仰马翻。

原来日军从松阳出发时,方山岭一线是由浙保三团坚守。他们早已利用满山的大树,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所以日军的小钢炮弹和飞机炸弹落下时,岭头阵地上的建筑物全部炸毁,而工事完好无损。因此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势坚守了两天两夜,击退了日寇的多次进攻。第三天,当日军以强大的空军和炮兵为掩护,发起更加疯狂的进攻时,阵地被摧毁,原来驻守在赤石、龙门一代的国军第21师,士兵大多为身经百战的四川人,在得知日军保定失利已经转移到松阳的时候,便连夜赶到方山岭。正好在浙保三团后撤时,被他们截回,共同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并乘机收复石仓源。日军被迫向松阳县城逃窜,侥幸逃命的日军仍在沿途烧杀抢掠。据有关部门统计,烧毁民房1446间,被杀的民众有姓名可查的就达1954人。

方山岭一线战争非常残酷,据赖振桂老人回忆说:当时,我和村里的10多人晚上藏在村后“三周田”的一个灰寮里,白天躲在山上,所以情况非常清楚。就在当天,日寇大部队从“鸡公骑坳”的大路正面反攻,战打了三天三夜,日本人往上开炮,炮一落地就是一个大窟窿,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就在第三天,战争结束后,我被国军叫去带路,连夜带到松阳的“大山头”村,我是走在部队中间的,不用走在前头。从鸡公骑坳、内大阴、外大阴一路出去,道路两旁都是尸体,大都是穿黄军装的日军,天黑时到外大阴渡口,踩上了才知道是尸体。

这一仗双方伤亡都较大,我浙保三团的杨连长等一批官兵英勇献身。日军伤亡更多,日军和马的尸体,当地群众掩埋了三天,才草草完成。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三战区浙赣战役作战经过概要》明确记载:“……未鱼,松阳来犯之敌,仍与我在山望排、洋埠坑(现名为洋坑埠头)、石仓源一带对战。”“……未虞,新廿一师向三望排之敌攻击,激战至未,敌退据荷树坞尖(即桅树凹)……”“……未齐,新廿一师续向石仓源之敌攻击,迄巳,我攻占七尖顶(位于牛头山方向之大源村后山)、坎龙山,敌伤毙三百余,向松阳方向退去”。

方山岭保卫战的胜利,对抗战军民的士气有了极大的鼓舞。据当年曾任小顺镇镇长的徐光木老人说,临时省会保卫战胜利,特别是方山岭战役的胜利,大快人心,他曾组织群众敲锣打鼓送去七头肥猪,慰劳前方将士。这是日军发动浙东战争以来第一次遭受致命的打击,也是浙江和丽水人民对日寇的一次严厉的惩罚。

方山岭阻击战期间,虽然,日军没有越过方山岭一线,但日军飞机却是频繁出现在云和的上空,犯下滔天罪行。8月1日,在云和城区、小顺、石塘、双港等地投掷炸弹78枚,其中燃烧弹9枚。2日,在城区、小顺、规溪等掷炸弹67枚。3-5日,在方山岭、龙门投掷炸弹数十枚。21日,在城区、小顺、城郊投掷炸弹10余枚。26日,在城区、城郊、重河等地城郊投掷炸弹176余枚,其中包括细菌弹。27日,在城区、小顺、石塘等投掷炸弹10余枚。

日军第三路河野旅团、第15师团一部自八都镇(江西边界)进入衢州江山境内。8月3日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我49军阵地发起了进攻,企图占领浦城和龙泉,与松阳方面的敌人呼应,攻占云和。我49军第105师与敌军血战6昼夜,有效地阻击了日军的进攻,破坏了日军的原有计划。9日我军攻克仙霞关、保安街,10日攻克峡口,收复原来的阵地,并乘胜向八都和江山一带追击收复了大片国土。在仙霞关战斗中,我军105师击毙敌军纵队队长,日军伤亡惨重。

敌人三方面进攻都以云和为目标,我省军民奋起反击,保卫了临时省会云和以及浙江省钢铁厂。当敌人逼近大港头时,距云和已不足40公里,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一次距最前线之敌不过40公里,我们还很镇静住在云和,照常办公而不移动,我们进步了。”

第二次临时省会保卫战

1944年8月,日本侵略军和一部分伪军分两路,一路向驻防在永康东南的桐琴、黄碧一带国民党新编第21师阵地发起猛攻,该师两个团被迫南撤,日军随即经缙云越桃花岭直驱丽水县北郊。另一路经武义越稽勾岭(即青峰岭)沿太平港直下抵达白云山脚,两路敌军回合后,在丽水县城北端驻扎。

日军向丽水进攻时,我32集团军总部估计金华之敌将经丽水沿瓯江而上,进犯省政府驻地云和,因此决定将79师撤至宣平,三个突击队集结松阳、龙游附近,令88军21师利用已构建的防御工事,死守丽水。21师的另一个团,守卫瓯江南岸,掩护63团,阻止日军渡江。等候敌深入,准备在松阳、宣平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进行决战。

驻守在丽水的我63团团长彭孝儒是湖南益阳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又进陆军大学深造,原分派他到国防部任少将参谋,但他坚决要求到浙江前线参加抗战,后改任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少将高参。报到后他深切感到抗日前线十分需要指挥员,于是就再次向长官申请到前线去,后被任命为21师63团团长。在日军进犯丽水的危急关头,彭孝儒率领63团进城守卫。但这个团不仅装备差,用的都是老式步枪,穿的是旧灰军装,而且都是一些未经实战锻炼的新兵,战斗力很弱。在这种情况下,彭团长为守卫丽水人民不受日寇蹂躏和杀害,他紧急动员城里群众两天内撤离城镇,并召开紧急会议,斩钉截铁地表示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决心。他把家属安排转移到大港头,并对妻子说:“守卫国土,军人天职,我决心与丽水城共存亡。”

丽水城北面环山,南临瓯江。63团孤军守城,由于兵力薄弱,只得放弃外围设防,仅将全团三个营布防在县城之内。该团一营布防在左渠门到丽阳门一带,二营布防在丽阳门到虎啸门一带,三营紧接二营防地,团指挥所设在城内的万象山上。

8月25日黄昏,日军进入丽水县城北面山地后,就直奔城边,开始炮轰城垣,63团守军开始奋起抗击,双方枪炮声不绝于耳。太阳渐渐落山,守军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日军见正面攻坚困难,就选择从白云山西面爬墙而入,并调遣一支小分队直奔小水门,计划从背后包抄63团守军。同时,在二营和三营火力较为薄弱的衔接处突破63团的布防,日寇如潮水般涌入城内。63团官兵只能利用街道的巷角进行巷战。该团官兵由于装备落后,兵力薄弱,又无后援,与敌苦战至深夜十一时,终因敌我悬殊巨大,第63团官兵大部壮烈牺牲,团长彭孝儒阵亡,时年31岁。丽水城于8月26日午夜陷落。

日军侵占丽水后,并没有渡江南犯云和。丽水城内驻敌约三四千人,他们在城内搜集民船,在四郊“扫荡”,抢劫物资。8月28日,日军派出一大队兵力,沿瓯江两岸,护送满载物资的民船,沿江而下向青田、温州进发。其余日军于9月中旬开始分几路从丽水向永康、义乌、武义、金华北撤。

临时省会的两次铁血保卫战,使日寇的铁蹄始终未能踏进临时省会云和,使临时省会安全、稳定地指挥全省的抗战工作。

(本文根据《烽火岁月——抗战时期的丽水》一书中,张益清、潘立成合著的《抗战时期丽水的军事斗争》和无为的《一九四二年——浙江省会之铁血保卫战》整理。)

记者

陈建东

实习生

罗嫣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