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汤仙令,施善政”为韵)
夫汤公者,千秋神骨,万世曲仙①。其祖博学,其父尚贤。承先祖以黄老之术,为黎庶觅素朴之泉②。仁政惠民,随“刺史雨”而美誉;仙邑主政,作《牡丹亭》之绝篇③。合璧中西,茧翁莎翁同耀;洁行清远,寒士廉士交欢也④。
汤仙所鄙者,悦君人以专也⑤。尚为文为人之要,必骨气正气为先。立意为宗,文不必言大秦及汉;拟古当绝,诗何需续盛唐之弦⑥。且尚今古之美文,贵以神同之趣;流自然之灵气,不在形似之间。曾哂权贵作俎上之腐论,复勉俊才吐心中之真言。博学多才,意气慷剀之上;直言犯谏,郁闷穷老而还。因而难成鸿志,老伍芝田。上其论疏以枉法,贬为典史以逆天⑦。为民请命,鲜有知遇之时;尙道无为,岂生名利之怨?羞与张相合污,不伍沈生同乱⑧。耻屈从而高中,君典存心;宁养正而落榜,显祖无怨。所谓不欲处女失身,甘居下考;常效贤士毙狼,久流上善也⑨。
至若迁丽水,令遂昌⑩。去钳剭,罢桁杨。力修书院,精建射堂。废条减科,司法之慈生彩;深根固本,教化之用流光。尚读勤耕,乐于黎民寒士;税归恶尽,直向权贵豪强。是以“仁政息民”以卓著,“勤功效法”于商汤。千秋昭德,百世流芳。况乎除虎患,安仙邦。劝惜农时,颁以春令。戮饿虎达十七,安善邑之边境。于是民乐居此,远乎嗜欲之心;士愿附焉,归以淳朴之性。乃至贤者归,负者咏。遂昌彰仁政之景也。
然则地偏位低,无以久施也。除夕遣囚回家,如此舍汤其谁?为数蠹之所胁,令五载后请辞。抱朴怀真,鞭蒲之功安在;纵欲怀玉,游鱼之乐焉知?悲夫,公谴囚犯,显祖唯能归隐;私放皇粮,成龙反而格圣。俾千家以乐聚,湛乎其仁;拯百姓于几亡,伟哉其政?然则亡命者荣,积劳而累死于任上;厚仁者病,专心而誉曲之仙名。汤之所悲焉有,于之所幸焉生?悲其所幸,为民畏民之心徒易政声于“卓异匾”;幸其所悲,骨气正气之魂永化名曲于《牡丹亭》。故曰:莫沾臧幸之色,少动否悲之情。光因桀纣而暗,日因尧舜而明。借如九佐三辅,七友五丞。唯明君方能兴国,叹循吏徒能留声。何必强求,而丧贞正静清也哉!
注释:
神骨:神韵风骨。
汤显祖的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其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
刺史雨:为地方官施行善政之典。仙邑:遂昌县,汤显祖称遂昌县为仙县,他自己为仙令。
茧翁莎翁:汤显祖晚年号茧翁。莎翁:英国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悦君人以专也:曲意逢迎而专门取悦于上的人。《孟子
尽心上》:把臣分为四品,此等最差。
汤显祖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反对一味摹拟前代作品的咏字、造句,乃至改头换面,剽窃前人词句。汤显祖认为“汉宋文章,各极其趣”,强调文章之妙在于“自然灵气”,不在步趋形似之间。作俎上之论:汤显祖曾把复古派李梦阳、李攀龙、王世贞的诗文拿来解剖,划出其模拟、剽窃汉史唐诗的字句,认为是作俎上之论。
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论疏:《论辅臣科臣疏》。《明史》称汤显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
张相:张居正宰相。沈生:沈懋学,字君典,因为接受了张居正的招揽,明万历五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汤显祖却拒绝招揽而两次落榜。
甘居下考:典出下下考。唐朝道州刺史阳城,爱民如子,但不忍心向老百姓多摊派赋税而自定考语云:“抚字心劳,催科政拙,考下下。”于是弃官。汤显祖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毙狼:汤显祖设计杀恶霸项天倪。
令:作动词。钳剭(wū):杀戮。桁(háng)杨:加在脚、颈上的刑具。
书院和射堂:在城南眠牛山的相圃书院和射堂。
税归恶尽:除恶霸项天倪。逼迫当时的头号官绅项应祥带头缴纳并补缴以前没有缴纳的皇粮国税。
汤显祖以“仁政息民”为其理政的终极目标。商汤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
去虎患:汤显祖刚到遂昌时,组织打虎队,一个冬天猎杀17只老虎,于是遂昌四境安宁。仙邦:遂昌。
劝惜农时,颁以春令。汤显祖重视劝农。他及时颁布春令,经常带衙役,到乡下勉励农民不误农时,辛勤劳作,还举行联欢仪式,向农民送春鞭、赏花酒。
鞭蒲:赞颂地方官行仁政之典。游鱼之乐:典出“濠梁之辩”。
汤显祖除夕放囚犯回家和家人团聚,是仁政之举,深得民心,但被小人作为把柄,于是汤显祖辞官归隐。于成龙,明朝能臣,曾冒死为饥民私放皇粮,反而被康熙帝重用,最后因过度劳累而累死在工作中。
亡命者:此指于成龙,因为他私放皇粮,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病:作动词,处于窘地。于成龙连升但累死在任上,汤显祖归隐,却创造出举世震撼的《牡丹亭》。
卓异匾:卓异:杰出卓越。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于成龙曾三获卓异。
莫沾臧幸之色,少动否悲之情。臧幸之色,因获成功、遇到好运而沾沾自喜、喜形于色。否悲之情:因处境不好而悲观绝望。九佐、七友、五丞、三辅:尧舜禹汤时的最杰出的辅佐者。贞正静清:贞正:言行一致、刚正不阿。
(苏绍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