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马志强
自6月梅汛期以来,强降雨突袭我市,各地地质灾害预防面临“大考”,“大搬快治”一线的党员干部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面对持续强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我市通过科学预防,系统预防,实现了成功避险地质灾害险情4起,有效防止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107人。广大党员干部沉着应考中,交出一份让省委、市委满意,让人民群众“点赞”的答卷。
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副省长孙景淼对我市成功避险灾害案例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基层干部有责任能担当。市委书记史济锡,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亮也对这几起案例作出批示。
群众安危记挂心间,救援除险快速有力。虽然强降雨早已远去,基层干部在危急时刻能担当、敢作为的干事精神,成为“大搬快治”一线干部的“最美本色”,他们的奉献精神永不过时。
……
进入6月份以来,持续已久的雨水天气没有丝毫减弱。6月11日19时左右,缙云县七里乡金弄村新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险情发生后,七里乡政府迅速告知缙云县国土局,该局地质环境保护科科长孙江峰和七里乡政府、乡国土资源所干部们冒雨连夜赶往事发点。
抵达现场后,只见村民正在崩塌体附近的家中吃着晚饭,而散落的石块已经将两间民房的后墙砸出裂缝。
来不及多想,孙江峰一行当即劝说村民火速撤离出去。等到两户5名村民全部投亲靠友转移出去以后,孙江峰以及镇村干部这才各自返家。
因为放心不下该隐患点,12日上午,孙江峰又带着省第七地质大队浙南综合工程勘查测绘院的地质专家赶往事发点进行勘查,并立即组织人员排险和石块清理作业。随后,地质专家根据现场勘测情况,决定采用锚固处理的方式,把钢筋打进山体石块中,增强山体稳定性,从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险。
同样有惊无险的,还有莲都区雅溪镇小箬坑村的15名村民。
6月15日18时许,莲都区雅溪镇小箬坑村委会值班室里,原本紧张的气氛因为一个紧急电话而骤然升级,“村里发生了山体滑坡,快过来看看。”村民张云松电话里向村委会主任李五兴报告险情。
正在村委会防讯值班的李五兴二话没说,喊上一同值班待命的村党支部委员李丽雁和武勇法,直奔事发地点而去。一路上,李五兴把情况报告给正在云和县做“大搬快治”农户搬迁工作的雅溪镇副镇长潘林强。在得到潘林强前往事发地救援的指令后,李五兴一行三人驱车朝着目的地疾驰而去。
约摸10分钟时间,李五兴到达事发现场,只见数十立方米的滑落土石堆积在农房旁边,房后石块堆砌而成的挡墙已经坍塌,因住户已事先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必须立即组织周边群众转移,越快越好。”眼看雨势未减,李五兴当机立断,决定把临近住户也转移出去。
“现在政策这么好,政府主动帮助我们消除地质灾害威胁,你们不要舍不得走,得赶紧搬出去。”李五兴和李丽雁、武勇法一道分头行动,连夜把3户15名村民安全转移到村避灾中心安顿下来。
危急时刻,成功带领群众避险的,还有遂昌的基层干部们。
6月29日8点35分,遂昌县妙高街道北门村住村干部张建军接到北门村水阁路381号住户洪发强的险情报告电话。
“当时我第一句话就是‘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因为在去年,后山的另一处地方也发生小型的滑坡。”洪发强回忆说。
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洪发强马上将情况反映给张建军。作为住村干部,结束夜巡的张建军接到电话,顾不上休息马上联系县国土局的王雨民。
早在汛期来临前,这个点位已经列入张建军每天巡查的范围,在他的巡查记录单上有这样的记录:6月8日,水阁路381号房屋后山的水泥板挡墙的坡度有轻微裂缝,坡面的黄泥、碎石偶尔滚落。
接到张建军的报告,王雨民带领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以最快的速度从大毛头村的勘测现场,赶往北门村。
“裂缝在不停变大,抓紧将人先撤出来!”9点左右,王雨民和10名技术人员马上决定将所有人员撤出房屋,并设立危险地带警示牌,拉上安全警戒线。
“当时正在厨房里炒花生米,连盐都没来得及放,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69岁的黄小圆回忆说,张建军和其他干部只说这里有危险,一进门,就拉着她们往外走。“电冰箱、电磁炉甚至连桌子、椅子都帮我们搬到安全地带。”
省第七地质大队工作人员随即进入现场监测、勘察,给出初步结论:滑坡隐患属浅表层土质滑坡,前后缘高差约20米,湿稳下滑冲击力大,且381号民房靠近坡脚,一旦失稳将对坡脚房屋构成极大威胁。
而在另一边,刚刚撤离完洪发强一家七口的张建军,又立刻奔向洪发强的隔壁邻居,将其余7人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就在撤离完成后5分钟左右,随着轰隆一声巨响,19.8米长、50厘米厚的水泥板挡墙连同泥石流瞬间压向洪发强家的厨房。
一场危机就此结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都说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然而,发生在我市的不仅有缙云、莲都和遂昌的三起地质灾害险情,还有云和、景宁等地发生多起滑坡、崩塌灾害,所幸人员都已提前搬迁撤离,并在党员干部的提前干预和及时排险下,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的目标,这其中,险情“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理”的应急处置工作发挥出明显作用。
“汛期群众既要睡得安稳,又要住得舒心,‘大搬快治’推进仍需快马加鞭。”市防治办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工作推进中,始终坚持预防和治理两手抓,让险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