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蓝伟荣
出生于温州苍南的李志根,现供职莲都外国语学校。见到他时,他满是一股儒雅之气,已经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龙渊印社理事的他,以廿七虚龄,能与一众才俊逐鹿书坛,联袂登台,李志根显得很是兴奋。
专业是小学教育数学方向
却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谈起如何与书法结缘,李志根现在自己回忆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完全是机缘巧合。那是在2005年夏天,他还在丽水学院读大二,在学校期间,他觉得时间空余太多,就一拍脑袋跟着学院里的徐咏平老师学书法了。作为专业是小学教育数学的学生,且没有书法基本功打底的李志根,却颇得徐咏平赞赏。
“我是找到了一个好老师,大学那几年暑假也不回家,大热天的校园里,我和老师,还有另外几个学生一起光着膀子写大字,写得大汗淋漓,却很是痛快。”讲起这段经历,李志根还记忆犹新,“老师也常给我们带早饭,陪着我们几个学生专程去西安看名碑古迹。”李志根一直认为要踏入书法门槛,老师尤为重要,直到现在他还时常跑去老师那取取经。
李志根真正与书法结缘可谓一波三折。2009年秋大学毕业回苍南应聘教育局考试未果,便到瑞安、永康等地书法培训部任教。这段时间他并不顺意,有空便跑回丽水与大家厮混。
一年后,他便决意回丽水带学生教书法,余暇练习五体书。一日忽草就一帧《陋室铭》条幅,其笔致流动,令人惊叹。
2011年春,全国第十届书法展征稿,他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创作了两幅小字中堂,结体灵活,章法丰富,尚能率性。投稿后并入展,他竟不自信。丽水同仁都感到很诧异,惊为“黑马”。后来的日子也就慢慢顺意起来,并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应聘到莲都外国语学校教书法。再后来国展省展,不断有入展获奖信息传来。
2014年李志根入选省文联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时,恩师徐咏平在《李志根其人其书》中评论:人者,禀赋各异,机遇众殊。其敏者,常能感悟外物,适时而动,择地而居,师法多方,冥然内化,以至少年有成,悠游朋辈,如鱼得水。如李君志根者,便是此等之人。以廿五虚龄,能与省内众青年才俊逐鹿书坛,一展风采,广得省内书坛名家之关怀与赞誉,此幸何极!
徐咏平说,志根出生苍南,此地隶属温州,当地书风以清雅通透相尚,每多以“二王”一路小字示人。然志根居丽水十余年,此地山川四围,民风朴直,书风好峻拔大气,则志根也时受熏染,每每执如椽大笔写榜书。故,志根可谓兼得永嘉、处州山水人文之性灵也。
英雄出少年
90后学书法“妙招连连”
作为这次“兰亭七子”唯一的90后,李志根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年轻,他直呼“我都是奔三的人了。”在李志根眼里,90后对书法的爱好并不亚于前辈们。在书法道路上摸索前行的90后,虽然比起前辈们学识、经验、技巧都相差甚远,但是90后热情奔放、敢晒敢比。
“我们有个全国90后书法群,里面都是一群90后,最小的只有95、96年,有扎实的童子功,而且上百号人都是中书协的会员。”李志根直叹比起他们,自己都老了。
全国90后书法群很是活跃,他们时常在群里讨论各个展览会的征稿信息,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群里成员经常晒出自己的作品,大伙或争奇斗艳,或相互品评,在交流中互促互进。
对于年轻人如何学书法,李志根认为往内说,第一要素是心静,心态一定要沉静下来,静下心来临摹,来创作;往外说,李志根始终觉得耕耘好自己的一方天地外,遍访名师,处处取经亦不可少。
写出真性情
思考的远比写的多
谈到研习书法心得时,李志根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对于怎样才算一幅好的书法,李志根颇有自己的看法:“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最基础的是技巧到达一定高度,最重要的是写出真性情,要在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生发。”
对于李志根而言,非科班出身、入门时间又晚,这两道障碍却没有阻碍他在书法之路上越走越远。“我的作品拿出去,至少一定要是自己最满意的。”如何拿出最满意的作品,李志根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思考,正如他所说:“我思考的东西比我写的多。”
日子如白驹过隙,从最初懵懂入门到如今,一晃已经十二年了,但对书法的痴迷却不曾改变,一有空就琢磨琢磨。正如古人十几年的临池不辍,非池水尽墨,哪来逸气湍飞。对李志根来说,书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人物简介:
李志根,男,1990年生,畲族,民进会员,师从徐咏平老师,并得益于丽水诸师悉心教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龙渊印社理事,丽水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供职于莲都外国语学校。
主要参展与获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入展、全国第二届“孔子艺术奖”书法篆刻大展入展、全国首届“王羲之奖”书法大展入展、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展入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入展、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大展入展、全国首届“王安石奖”书法大展入展、2014入选省书协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丽水市第三届“瓯江文化奖”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等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