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浙江新闻名专栏
关注民情
倾听民声
针砭时弊
鞭挞丑恶
本报记者
蓝义荣
通讯员
钟伟强
叶志文
今年5月4日,丽水市民防应急救援队被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志愿者协会授予“2015-2016年度浙江杰出志愿服务集体”,跻身全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亲切接见。5月8日,浙江省人防办领导来到丽水,看望慰问救援队成员,并号召全省人防系统志愿者向丽水市民防应急救援队学习。下一步,该救援队作为全省青年励志巡回宣讲团中的唯一一个杰出志愿服务集体代表,将参加全省巡回宣讲。
这支由人防志愿者组成的民间公益团体,于2014年10月组建。这支年轻的公益团队是如何走上“杰出之路”的?其对其他民间公益力量的健康成长又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呢?
扶危救难勇站排头
2016年7月20日,诸某到青田奇云山放置野猪夹,不慎失联,多日搜寻未果。
时值酷暑,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气,在山地长途跋涉困难重重,但搜救队恪守“有险必救”准则,在当晚得知消息后,丽水市民防应急救援队迅速抽调10多名队员组成山地救援尖兵分队,与当地其他部门的救援人员合力开展搜救。
现场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凶险!诸某为了狩猎,沿途布下了可以夹住几百斤野猪的铁夹子,可谓机关重重,寸步寸险。救援队员深知,一旦被铁夹子夹住,就可能造成腿部伤残。关键时刻,救援组长华建军勇当“扫雷先锋”,走在最前面为大家“扫雷清障”。清理的结果让大家都倒吸凉气:几十里的山路,共清理出了22个野猪夹!
当天下午3时许,搜救人员最终在一个峡谷中找到了意识模糊、全身受伤的诸某。队员们立即给他补充了水和食物,等他慢慢恢复意识,又小心地将他护送出山。
山地救援历尽艰险,水下救援更是不易。
2016年2月7日,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合家团聚、欢度春节的气氛中。
上午8时45分,救援队接到景宁沙湾派出所的求助电话:村民老叶在山间深潭中溺水,需要援助。电话那头,同时传来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
深水捞尸,按民间说法无疑是晦气的,更何况是在这样的年节里。但队长罗昱丝毫没有犹豫,他跟家人撒了个谎“要去乡下看个亲友”,然后悄悄带上潜水设备和水救组救援人员赶赴景宁。由于水塘深、漩涡多,当天的全面打捞没有结果。
到了正月初三,水救组队员又集体借口“会亲友”奔赴景宁,与景宁人防救援队会和。他们反复搜索整个水域,频繁利用下跪式潜水搜寻,终于找到了老人遗体。整整两天大年里的水下搜救,终于让老人入土为安。家属感激地塞给队员红包、香烟,但他们全都拒绝了。
52岁的孙先生是莲都某单位一名职工,2017年元旦放假期间,计划建造一个抽水蓄能电站的他独自驾车进山勘查地形,随后失联。孙先生的亲友和有关方面经过多日搜寻,但一直没有结果。“只有请你们专业山地救援队帮忙了。”家属给民防应急救援队打来电话。救援人员以孙先生的汽车位置为中心,分水路、山中、山顶三条线进行拉网式搜救。经过两个半天的搜救,水路组组长陈美堂等发现了一处悬崖,但悬崖上无法观察到悬崖底部。细心的陈美堂发现了有物体划过树叶的痕迹,决定利用绳索下至悬崖底部,果然发现了孙先生。
“如果不是你们,我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我丈夫了。”孙先生的妻子说。
不仅在救援一线冲锋,队员们平时生活中也一样时刻准备着承担救援应急的重任。2016年6月29日,是各中学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一天,一群中学生来到莲都区黄村乡彭头村附近的溪流里游泳戏水。没过多久,两名中学生被冲到深水区,由于水流湍急并有漩涡,现场发生溺水险情,两名学生意识到危险急促呼救,然而同行的同学大多不会游泳,只能呆在浅水区束手无策。正巧在附近的救援队队长罗昱发现险情后,及时下水救援,将一个孩子救上了岸。期间一位年轻小伙子也跳进水中,救起了另一个孩子,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同年7月13日,丽水市民防应急救援队尖刀班班长陈勇军,也在该水域救起一名溺水学生。
2015年以来,这支救援队组织参与山间、水下等各类救援120多起,挽救生命50余人,找到遗体18具。余姚洪灾救援、仙居木回岗救援、苍南莒溪大峡谷小驴友失踪大搜救都有队员们的身影。
日常公益细致入微
除了应急救援,队员们还经常参与日常的公益行动。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痴呆老人走失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从2015年开始,救援队联手爱心企业研发出防止失智人士走失的定位器“平安云”,并向有需要的家庭无偿捐赠了50台,提供24小时跟踪服务。今年,救援队计划在两年时间里继续捐赠100台“平安云”,将公益服务向农村山区无偿推广。
在大中型赛事、活动的公益安保队伍中,也经常出现救援队员的身影。从2016年至今,民防应急救援队已经为丽水市元旦白云山千人登山活动、衢州江郎山国际野跑、处州白莲户外音乐节、百山祖千顶帐篷节、2017丽水万人马拉松等活动提供了7次公益安保。2016年春节期间寒潮来袭,救援队连续5天义务为丽水和青田两地城区居民更换冰冻水表1200多只。平时,队员们经常主动深入丽水各院校、社区,传授自救互救知识,传播社会公益种子。
民防救援队还启动了“古道GPS标识指示牌悬挂行动”,在括苍古道、梅田古道、披云山古道、巨溪三岩寺红色古道、九门寨古道设立200多块标识牌,构建户外运动“安全网”,每年直接受益游客过千人。
规范管理夯实根基
2014年10月,丽水市人防办(民防局)依托民防志愿者队伍组建了丽水市民防应急救援队。这支团队能长期发挥作用,与队伍实现了规范管理分不开,这也为其他社会公益救援力量的成长提供了借鉴。
一是专业突出。民防应急救援队队员本身熟悉野营、登山、攀岩、山地救援、野外生存等户外技能,有着较为专业的装备和救助能力,所有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山岳救援系列培训,其中水上水下救援人员还获得过国际救生员、教练员培训,队长罗昱更是身兼国家一级攀岩裁判员、定向运动体育指导员、国际AOW潜水员、山地户外体育指导员、攀树教练员、红十字水上救生员等“多重身份”。
每年,民防应急救援队都会精心安排训练计划,今年已经开展了激流救援、绳索救援、队列训练、高空救援等训练项目,并派员参加了北京国家地震应急救援基地组织的地震救援中级培训。
二是队伍健全。根据救援任务的特点,丽水民防应急救援队组建了破拆救援组、山地救援组、水上(水下)救援组和平安云搜救组,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派出最专业、最精锐的队伍投入救援。
三是保障有力。丽水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将装备保障、队伍训练、队伍管理等列入议事日程,2016年安排资金80余万元用于添置救援装备,并为救援队设置了专门办公室,规范了队长、副队长等骨干人员的任用程序,还为救援队配备了政治指导员。
目前,丽水市民防应急救援队共有一线队员33名,预备队员80多名,志愿者300多名,是丽水本土人员最多、专业力量最强、管理最规范的户外救援力量。2015年,救援队以“最美民间专业救援队群体”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在2015年“11·13”里东滑坡抢险救援中荣立集体二等功。在2016年“9·28”遂昌苏村滑坡抢险救援中荣立集体三等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