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叶菁
幼儿园如同美丽的大城堡,在城堡里发生的事,城堡外的人们只是隔墙相望,看个热闹,只有当过幼儿园老师的人才能真真切切领略其中的风景。作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开学初期幼儿的“依恋情绪”。如何让幼儿摆脱依恋情绪,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记得那是开学第一天,含含左手抱着巧虎,右手牵着妈妈的衣角走进教室。一见妈妈要离开便大喊:“妈妈妈妈,再抱一下再抱一下!”“妈妈妈妈,我爱你,我很爱你!”她的手紧紧地扣在妈妈的脖子上,泪眼汪汪,看得人特别心疼。但是我知道,时间拖得越长孩子的依恋情绪会越重,我必须帮她迈出第一步。我伸手将含含抱入怀里,她还是大哭,嘴上不停地说:“叫妈妈早点来接我,叫妈妈早点来接我。”我拭去她的眼泪说:“含含不要哭,妈妈一定会很早来接你。”见她情绪稍稳定些,我放下心来。
没过一分钟,含含问:“叶老师,妈妈会来接我吗?”我笑着:“当然呀!一开门妈妈就来接含含。”一分钟,含含又问:“叶老师,我妈妈会来接我吗?真的会来接我吗?”这个问题她每隔一分钟问一次,一直没有停过。之后她不愿坐在小凳子上了,我走到哪儿她便跟到哪儿。我蹲下身说:“含含,妈妈肯定会很早来接你的,你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好吗?”含含急着说:“我不要我不要,我要等妈妈,妈妈真的会来接我吗,真的会吗?”我刚想说话,她立刻又问:“叶老师,妈妈真的会来吗?妈妈几点钟来?”我想,这个问题在开学这几天是永无止境了……于是我在餐后给含含妈妈打电话,我们一致认为是含含的依恋情绪过重,才会一直重复问问题,因为含含想在老师的回答中得到“安全感”。
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需要耐心、细心、爱心,我们既是“孩子王”又是孩子的“妈妈”;是“一日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投入的“参与者”;是幼儿的“朋友”同时又需要谆谆善诱。于是在含含的身上,我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一是消除焦虑情绪,提高自信心——让含含妈妈早些来接含含,让含含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少一分依恋感,多一分安全感;二是师幼互动,感受温暖——每天在幼儿园门口迎生时,给含含一个温暖的拥抱,热情地迎接含含,让她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三是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建议其父母在家进行亲子阅读,内容主要是关于“幼儿园”的绘本,让含含知道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四是在“一日生活”中关注含含的变化,用记录本、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含含一日的用餐、午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情况,并将每天的记录与家长交流。
小班幼儿年龄阶段是3周岁到4周岁,这个年龄的幼儿很害怕分离,这种现象称为“依恋”,是指某一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长期持续的情感联结。因为平时陪伴在身边的都是亲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依恋是一种很难短期淡化的关系,所以幼儿不会很轻易地信任别人,初期阶段是最难适应的。从幼儿入园开始,老师就是每时每刻的陪伴,从生活细节到教学活动,从餐点到午睡……作为教师应及时把握一日生活中情绪转换的契机,化被动为主动,让变化改为稳定。由于幼儿的情绪带有明显的易变性、易感性、一致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幼儿,及时察觉幼儿的情绪变化,特别在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更应及时给予抚慰和调整,使之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达到相对稳定的情绪壮态,建立起安全感和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从而培养良好的心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不仅要会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有效地解决问题。像含含这样依恋情绪过重的孩子,每个学年甚至每个学期开学初,我们都会遇上几个。让孩子从父母的温室里走出来,顺利融入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需要家园携手,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