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欣怡:出生普通家庭,天生爱游泳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李欣怡,出生于2004年3月18日,籍贯:浙江云和。父亲李董郁、母亲刘娟梅都是普通家庭出身,二人还曾经是大巴车司机,从丽水到云和的大巴夫妻俩轮流着开了三年,后来改行做木玩生意。如果说家庭环境对李欣怡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父亲对游泳的爱好和母亲对她的严格管教,成就了她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的梦想。

秀气的面庞,颀长的身材,结实的肌肉,这位今年只有11岁的小姑娘,身高已经蹿到了1米60。别看她长得高,她不在水里的时候,也是一位在全家人面前撒娇的小女孩,喜欢狗狗等一些小动物。而一旦到了水里,则完完全全是另一副样子:骁勇,矫健,像鱼儿般的自在,又像青蛙般的欢腾。

别人会以为,李欣怡一定是生下来就开始学游泳的,母亲刘娟梅说不是的,女儿6岁之前学的是拉丁舞,“她的拉丁舞跳得也很好,拿过很多金牌!”刘娟梅不无自豪地说,“只可惜她不知道为什么总说不喜欢跳拉丁,最后被我逼着去游泳!”

小欣怡对游泳倒是有一些兴趣,因为爸爸时常会带她去水库玩水,她对游泳产生了兴趣。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孩子爱玩水的天性自然呈现而已,离真正去当一个游泳运动员还差得远了。

欣怡还有一个大她10岁的哥哥。6岁那年,哥哥去金华上中学了,父母就中止了在云和的生意,为了儿子双双去金华重新创业。李欣怡也跟着去了金华。

也就是那年,爸爸妈妈给6岁的小欣怡报了一个游泳的兴趣班。开始时小欣怡只是觉得新鲜好玩,父母也没有想到要培养她成为游泳运动员,只是觉得应该让女儿学会游泳,多一项本领。

但那年夏天,小欣怡没学几下就不肯去了,原因是她一个不小心把下巴磕破了,缝了三针。这一磕就把她天性中觉得水“好玩”的念头磕没了,死活不肯再去。妈妈也不强求,本来就是去玩玩,何必为难女儿呢?不想去就不去了呗!

到了第二年夏天,妈妈又觉得应该给女儿报个兴趣班,问女儿对什么感兴趣,女儿却说想游泳。刘娟梅很高兴,既然女儿还对游泳有兴趣,那就再去报个游泳兴趣班。这一次,小欣怡没嚷嚷着不学。大概学了15天,恰逢金华市举行幼儿游泳比赛,教练就让小欣怡去参加比赛了,结果她竟然得了“蛙泳打腿第一名”,不仅爸爸妈妈很惊讶,教练徐斌也很惊讶!

通过这一次比赛,徐斌教练发现了她是一棵好苗子,说她水感好,有天分,建议送去杭州接受更为正规的训练。

在跟着徐斌教练训练了一年后,8岁的小欣怡被送到了杭州省体育局游泳专职教练魏巍那里。

从此,小欣怡潜在天分被更加充分地发掘出来。

魏巍:

他对孩子进行的是运动员标准的训练

到了杭州,妈妈才发现女儿跟别的孩子差距有多大,原来在金华的那点优势在这里都不足为奇,以至于在开头的半年,教练都没有特别注意到她。

但仅仅过了半年时间,李欣怡的训练成绩进步明显,开始让魏巍感到这是一棵游泳的好苗子。

在魏巍的眼里,李欣怡这个孩子不怕吃苦,而且很有天赋。为了让自己进步更快,她都是跟着年龄较大的队友一起学习,完成一样的训练内容,这样,她每天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时间,这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确实非常辛苦。

“游泳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技术动作很复杂。”魏巍告诉记者,改进技术动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不断调整完善。

8岁的李欣怡已经上小学了,每天,她除了正常上课时间,还要坚持两个半小时的游泳训练,完成5000米的游泳指标,还要在健身房里进行各种体能训练。

李欣怡就读的小学是大关苑一小,位于拱墅区,离她训练游泳的省体育局训练场地很近。实质上这所小学本身也是和游泳挂钩的,课业不重,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因为考虑到有些孩子还有更重的训练任务。

平时上课她一天的训练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下午4点半开始训练到晚上7点结束。若是在假期,则训练时间大大增加,都是每天早上9点送到训练馆,晚上6点去接回。

假期她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早上9点钟下水,11点上来;一起带出去吃饭。孩子想吃什么可以自己选择,不过要提前跟教练说,以便教练交代酒店备菜;中午有宾馆供休息,下午4点下水,6点上来。当然这些集训的小孩不多,也就10来个,都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寒暑假基本都没别的活动了,全是游泳。本是贪玩的年纪,小欣怡和她的队友们却硬是把时间都投在了游泳上。有时她也会对妈妈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子都可以出去玩而我不行?”但说归说,还是乖乖地去训练了。教练的意思是:“孩子每天都要下水。一天不下水,就会退步三天。”

因为高强度的游泳锻炼,李欣怡的肩膀比同龄人宽,练成了通常说的“游泳肩”。

在魏巍教练的魔鬼训练下,李欣怡的成绩很快往上升。她接连获得了很多比赛项目的金、银、铜牌——在浙江省第35届“迎春杯”冬季游泳锦标赛上,她以4′45〞43的成绩获得400米自由泳金牌,而在仅仅时隔半年后的2015年浙江省青少年(儿童)游泳冠军赛中,她的400米自由泳成绩是4′1〞68,又获得一枚金牌,且成绩比半年前大幅提高。这个成绩也使她取得了一级运动员的资格,一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是4′44〞。

这次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之前,她以获得浙江省青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前三名的成绩拿到“入场券”,最终以395分的总成绩夺得混合全能决赛的冠军。

魏巍说:“这次站上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冠军的领奖台,是她近几年训练成果的一次展示。多参加比赛,多比些项目,既能积累比赛经验,也能让选手认识到自己在全国范围内所处的水平,为以后的比赛打好基础。”

妈妈:

对女儿既疼爱又严厉,是慈母也是严师

刘娟梅自始至终都陪伴着女儿训练、成长,是女儿的依靠也是督导。都说知女莫如母,身为母亲的刘娟梅怎不知女儿有自己的脾气和天性,但为了让她成长得更快,当母亲的不得不表面上狠心,把疼爱放在心里。

一开始,刘娟梅看到女儿跟不上趟,明显落后于其他队友,她躲在边上默默流泪,因为觉得女儿太可怜了,别人已经到了,她还在奋力地游。有一次她在电话里跟丈夫说女儿的训练情况,说着说着就不能自控,呜呜地哭了起来。

但一到女儿产生惰性,不想去训练时,她又换成了一副严厉的面孔,逼着女儿去训练,有时候甚至打了女儿。打完,她的泪又往心里流。所以,在女儿的眼里,爸爸是慈爱的,妈妈是“凶狠”的。刘娟梅说:“不严不行啊,心疼归心疼,毕竟她还小,有时候不是那么自觉,就要靠严厉来管教她。我和她爸都是苦过来的,不希望孩子养尊处优,那样不成器!”

她每天雷打不动地接送女儿去训练,再忙也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因为家长不能近前,在等待的两个多小时里,她会跟同样在场外等待的其他家长聊,自己也从一个对游泳知识知之甚少的人变成了半个教练。她知道了女儿需要吃哪些食物,怎样给女儿按摩腿脚等。

因为自己既要陪女儿训练又要看店,她叫来了姐姐专门照顾女儿的衣食。姐姐对这个外甥女也如亲生女儿般呵护,每天换着花样做菜。

这还不算,小欣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伯大妈,都倾心为这个全家的宝贝服务。小欣怡的食物有牛奶、牛肉、深海鱼、土鸡蛋等,怕外面买来的鸡和蛋不好,奶奶就在家里养了许多鸡,一部分用来给孙女儿吃肉,一部分用来下蛋给孙女儿吃蛋。每次孙女儿回来,就赶紧杀鸡,走时又带一筐子鸡蛋和杀白的鸡回杭州。当然也不忘带一些爷爷亲自种的有机蔬菜去。

而外公外婆在乡下也是同样种菜养鸡,生怕这个宝贝外孙女营养不够。

一个冠军后面有多少人的付出!

刘娟梅说:“让女儿走游泳这条路,多多少少都会有纠结。成绩也不是每一段时间都提高,提高到一定程度也会遭遇瓶颈。有时候想想,是不是就这样了,还需要练下去吗?看着女儿辛苦,有时也会不忍心!”

“训练强度大的时候,手脚都会酸,女儿回来会叫我给她按按腿。有时候还要去健身房去练体能,体能训练也很残酷,其中一项是从一楼到六楼来回跑十几趟。有时候要求三步一上,不许休息。”

而刘娟梅透露,半年前的浙江省第35届“迎春杯”冬季游泳锦标赛和这次的全国锦标赛,女儿都碰巧发着高烧。两次关键比赛女儿都生病发烧,上一次是39.4℃,这一次是39.2℃,不知道是不是紧张造成的。

尽管拿到了一个全能冠军和一个第五名(50米蛙泳)、一个第六名(400米自由泳),她对自己的成绩仍不满意,期待下次重大赛事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这也是她首次代表浙江队参次全国性的比赛,经验尚嫌不足,加上身体状况又不好。但做母亲的已经对女儿的成绩很满意了,她当时是担心女儿会晕在赛场上。一个母亲,当孩子带病上场时,她担忧的已经不是成绩而是女儿的身体!

趁小欣怡一家回云和的短暂时间,记者前去采访了她和她的妈妈。记者面前的小欣怡文静中透着调皮,正跟狗狗玩得投入。妈妈说:“她就这样,很爱玩,不过脾气很好,等会让她去游泳馆游个给你看看,可以随你‘摆布’!”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一边的小欣怡都不好意思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