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内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步发生退化和病变,一身多病是老年病人的一大特点。便秘是大多数老人都会头疼的毛病,不过据说老人学习走一字步,能有效缓解便秘,这是什么缘由呢?
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天走500米“一字步”,可以大大减少老人患便秘的风险。走一字步也叫走猫步,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模特步,行进时左右脚要轮番踩到两脚间中线的位置。具体走法为:左脚朝前迈出,要踩到两脚中线位置,脚掌着地的同时向左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待左脚踏实后,再提起右脚朝前迈出,方法同上,两腿轮流。这种走路方式重点就是扭胯,频繁扭胯有助于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使腰部力量增强,由于胯部直接连接脏腑,所以扭胯还能刺激脏腑的器官,特别是促进肠胃的蠕动,相当于给肝、胃、肠道等脏器做按摩,能够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废弃物的排出,对防治便秘有比较好的疗效。每天适当走猫步,不仅能促进排便,还能预防直肠癌,对保持身材也有一定的效果。
走法很简单,贵在坚持,如果老人体力跟不上,也可以分多次进行,切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损伤骨骼。老人在做此项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平坦且宽阔的场地,不要在人多拥挤的场所进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心脏病、下肢血管病的老人要谨慎锻炼,如在锻炼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休息。当然除此锻炼外,平时也可多吃水果、粗粮、酸奶等有助于消化的食物,也能对便秘起到一定的效果。
冬季羊肉上桌三大注意事项
吃羊肉是我国冬季的饮食养生传统,每到冬至日,大家都会依照当地习俗用各种烹饪方式料理羊肉,或是煮粥,或是火锅。但羊肉毕竟不是非常温和的食物,吃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
首先,羊肉性热,吃多了会上火,应搭配一些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笋等;吃羊肉时最好搭配豆腐,它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其次,有许多与羊肉相克的食物也需要注意,例如半夏、菖蒲、荞麦等凉性过大的食物以及南瓜、乳酪、红豆等会与羊肉产生不良反应的食物。另外,吃完羊肉不宜立刻喝茶,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
孕妇太紧张或影响宝宝身高
宝宝的身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遗传、营养、运动、睡眠都会影响宝宝身高。但很多人会忽略掉,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的很多行为也会影响宝宝将来的身高,比如孕妈妈的情绪。
●孕期情绪低落或影响宝宝长个子
专家表示,有的宝宝在出生时就有身材矮小现象,被称为“小于胎龄儿”,如果没有早发现早介入,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
孩子一出生就个子小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孕妇吸烟或饮食差、胎盘功能不正常(一般母体伴有全身性疾病)等相关。而在以往的统计中,孕妇营养吸收不够是一大主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营养差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越来越少。
很多孕妇在怀孕后由于感受到来自工作、家庭以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往往情绪十分紧张和焦虑。另外,还有一些孕妇对怀孕过度谨慎紧张,导致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长此以往,虽然营养充足,但孩子生下来却可能会身高不达标。
●宝宝两岁身高不达标应就医
对于孩子特别是“小于胎龄儿”儿童来说,从出生到两岁期间的身高增长就像是一场短跑比赛,两岁时的标准身高就是道“及格线”。能追上这条线就说明孩子生长能力没问题,反之就说明孩子可能已无法达到正常的生长标准,存在生长障碍。
如果“小于胎龄儿”在两岁时没有追上,以后与同龄人身高的差距将有可能越拉越大。这是因为孩子的身高受遗传、营养、自身的生长速率等很多因素左右,而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在婴儿期至3岁,以1岁以内最快,另一个高峰则出现在青春期。所以对于“小于胎龄儿”来说,有效抓住此阶段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生长障碍
参照目前我国两岁儿童的身高标准,男孩平均身高为89.1厘米,女孩为88.1厘米。如果孩子足月出生时体重低于2.5公斤,两岁时男孩身高低于82.3厘米,女孩身高低于81.3厘米,则可以判定为生长障碍。
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