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种了半辈子树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培松”种树,从普通山农到全国劳模

本报记者

麻萌楠

李倩

刘鸯鸯

通讯员

张春玲

“种了半辈子树,我再也离不开这片山。”2018年8月12日早上,站在遂昌县新路湾镇夹路畈村的一处山头上,86岁的全国劳模黄培松显得格外宁静与满足:“我一辈子与大山打交道,大山就是我的家,山里的一草一木就是我的亲人。”

黄培松,人如其名,他的一辈子也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黄培松被原蕉川乡铜川村的村干部请进村,打理村里的残次林,垦荒造林。那一年,黄培松带着妻女来到了铜川村的这片大山中,从此便再未离开。从那时到现在,30多年来,黄培松给遂昌县2400多亩荒山披上了新绿。

“现在岁数大了,腿脚不像以前灵活,不能天天上山了。”岁月在黄培松老人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也让这位曾经誉满山乡的汉子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只是心中的不舍,让他仍独自一人坚守在大山里,一个人住在山脚的一座简易院落里,为的就是看看那片山,那些树。

“刚来的时候,这个房子还没盖,我们就在山顶上搭了个简易的草棚,没有电,就靠一盏煤油灯照明。”黄培松说,“我们一开始开垦了113亩的荒山用来种树,接着又一块一块慢慢弄,最终那一片山就种下了300多亩的树。”从铜川村到夹路畈村,再到附近的其他村子,在黄培松的努力下,荒废的山林逐渐长出一片片新绿,充满勃勃生机。

1984年,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各地,寂静的山乡也开始了分田到户,此时的黄培松想到了回家。当村里的干部听说黄培松的想法后,几次登门挽留,因为在他们心中,忠厚本分又有着丰富种树经验的黄培松早就成了帮助他们管理山林的不二人选。

再一次,黄培松扛起锄头,继续留在这片大山植树造林。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山乡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全县各地涌现了大批的造林专业户、重点户和家庭式农场,遂昌植树造林氛围一片大好。黄培松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及省、地(市)、县级绿化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如今,黄培松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儿女们也早已成家立业,但他却一直放不下这片山林,一人坚守在山中,一片山林、一座院落、一台电视、一部手机、几只土鸡,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子孙们不放心高龄的老人独居山中,一直劝说他搬出大山,到城里享福,却总是被拒绝。逢年过节,孩子们接他去小住,他却总惦记着山里的那个家。在黄培松老人的心里,他已经把自己与大山完全融为一体。

黄培松老人不肯离开山里的老房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处处都留着他和妻子的点点滴滴回忆。

30多年前,当黄培松选择来到这片大山垦荒造林时,妻子毫无怨言地带着年幼的女儿陪他而来。“她跟着我吃了不少苦,我欠她的太多。”每每想起亡妻,黄培松心中都充满愧疚。多年前,因为陪着黄培松在山里种树,长期劳累,加上条件艰苦,妻子患了心脏病。为了不耽搁种树,妻子的病一拖再拖。1990年的一个晚上,妻子心脏病突然发作,由于出山道路不便,妻子未能及时送医,撒手人寰。“她是在我怀里走的……”时隔近30年,黄培松想起妻子离开的那一幕,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如今,妻子也成了他最思念的人,而唯有这片生机勃勃的山林是对妻子最好的告慰,“为了她,我也要守护好这片山林,这样才对得起她的付出。”

黄培松种了一辈子树,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再也不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挥动锄头,但他却无比欣慰,因为他的孙子接过了他手中的“锄头”。年过不惑的黄明文是黄培松唯一的孙子,也是他最好的传承者。黄明文在濂竹林业站工作,他现在不仅帮助爷爷种树,还指导和带动更多的人种树。去年,黄明文请来工人又种下了一批新的苗木,这也是他接过爷爷的“锄头”,种下的又一轮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