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三伏将至,又到“冬病夏治”时。近年来,冬病夏治这种传统的治病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不少市民都想趁这个时候,好好治治自己的老毛病。近日,小编走访发现医院的冬病夏治门诊陆续启动,上网也能发现很多打着“冬病夏治”旗号的产品卖得火热。但是,“冬病夏治”这一老祖宗留下来的独特疗法,到底能治哪些病,哪些人适合,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期小编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何为“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医生强调:“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治。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中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冬病夏治”不仅仅是敷贴
提起“冬病夏治”,市民最熟悉的还是三伏贴。但中医医生强调:“‘冬病夏治’并不等同于敷贴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贴膏药,治疗方法还有很多,包括中药内服、艾条灸、艾柱灸、脐疗、穴位注射、拔罐、刮痧、药膳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冬病夏治’的手段,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三伏贴因为简便易行,所以相对更受青睐,但是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因为三伏贴从配药、制作和对病人的贴敷都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任何医生、任何诊所都能开,患者最好选择有资质的中医院或中医科进行贴敷。”
相关人士表示。对于目前网上售卖的三伏贴药方,虽然省时省力,但不能保证成分,在此提醒患者,不要轻易购买,更不能在家随意贴敷,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治疗,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甜食、油腻、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贪凉。病人可以结合治疗,适当体育锻炼,但不要做高强度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
不少患者一提起冬病夏治,都觉得就是到医院贴膏药。事实上这样是盲目跟风,甚至不排除是在“赶时髦”。其实,冬病夏治对一些慢性病虽然疗效较好,但不是人人皆宜,特别是一些老人更要注意,以免弄巧成拙。
一般来说,老人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在春夏治疗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但对恶性肿瘤、强过敏体质、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就不适合冬病夏治。
另外,“冬病夏治”所治疗的疾病大多是慢性病,因此,它的疗效也绝不可能立竿见影。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会放弃继续治疗,这样其实等于前功尽弃。”医生说,一般来讲,冬病夏治30天为一个疗程,而对一些慢性病来说,1个疗程是远远不够的,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绝不能因为未见明显疗效就停止治疗,也不能稍见疗效就“见好就收”。
■温馨提醒:
○三伏贴禁忌症
三伏贴有禁忌人群,其中含有的有些药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糖尿病、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应慎用或禁用。此外,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此疗法,例如咳喘同时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法治疗,因此贴敷前最好提前到医院做好检查,判断是否适宜贴敷。
1.皮肤高度过敏,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2.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病人。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3.孕妇及3岁以下的幼儿。
4.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孕妇、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5.对药物过敏的人。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日(庚子日)
-7月21日
二伏(中伏)
7月22日(庚戌日)-
8月10日
三伏(末伏)
8月11日(庚午日)
-8月20日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