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军雄
本报杭州3月7日讯
今年,省委、省政府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举全省之力推动治水,实现水资源和人的和谐相处,打造“美丽浙江”的升级版。
“五水共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施?具体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在今天下午的“中国梦想·美丽浙江”治水系列网络访谈活动上,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建满向网友们介绍我省“五水共治”情况,回答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
治水为民惠民
问:省委、省政府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推进“五水共治”,是基于浙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和用意?
王建满:在去年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全面推进“五水共治”的进军号。前不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到金华调研指导“五水共治”工作,要求全省上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奋力投身“五水共治”,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省长李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开展“五水共治”。在2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上,李强省长就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横下一条心,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
从抓浦阳江治水到抓全省治水,从治污水到“五水共治”,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反复调研和科学决策过程。省委、省政府之所以下“五水共治”这么大决心,直接的目的就是按照“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要求,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饮水问题、群众最揪心的污水问题、群众最焦心的涝水问题。也就是说,“五水共治”是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但同时省委、省政府又站在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来部署“五水共治”,把“五水共治”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作为贯彻“八八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组合拳”,作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重要举措来推进。
从经济角度看,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从政治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从文化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促新风;从社会维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从生态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优环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是一个战略决策,是利及当代又利及后代的重要决策。
治标更要治本
问:治污水现在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计划?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内容,接下来将怎样治?
王建满:省委、省政府十分明确,“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水主要是“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清三河”就是消灭垃圾河,整治黑河、臭河;“两覆盖”就是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两个基本覆盖;“两转型”就是加快工业和农业转型,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治标更要治本,必须以转型从根本上治污染。同时,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都有一系列的具体明确要求。
防洪排涝一直是我们的关注点,洪涝灾害是我省人民群众的心头之患,特别是去年的“菲特”台风给我省许多城市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统筹抓防洪排涝工作。目前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防洪水,一是强库,二是固堤,三是扩排。排涝水,一是强库堤,二是疏通道,三是攻强排。今年汛期以前要完善城市内涝防治应急预案,按照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应急排涝能力不低于100立方米/小时的标准,足量配备抽水泵、移动泵车等设施。而且还要求今年年底前,全省要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确定各地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总之,要落实城市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抓好各地的防洪排涝工作。
保供水、抓节水也是“五水共治”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全省情况看,保供水就是要大力推进蓄水、引水工程。今年全省将新建供水管网1500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000公里,通过新建和改造水厂要增加154万吨/日的供水能力。要通过各项工作来保障人民的饮水需求。在节水上,我们主要是要保护水资源,通过各项政策措施,使水资源发挥更好的效应。
治水需全社会参与
问:万事开头难。目前全省“五水共治”的开局怎么样?
王建满:“五水共治”开局非常好,各市、县(市、区)干得红红火火,省级相关部门主动担当、尽心履职,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全省各地心无旁骛干、突出重点干、昂扬精气神干、依靠群众干,可以说是干得热火朝天。
金华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治水,免去了3个工作不力的乡镇负责人,今年要基本消灭黑臭河、明年基本消灭劣五类水,后年河流基本可以游泳。杭州市提出“要让广大居民喝得上更干净的水、找得到更多可游泳的河、行走在更多无积水的路上”。宁波市的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亲水宜居之城。温州市也提出要全面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绍兴、台州、丽水等各市都有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的“五水共治”目标。所以现在全省“五水共治”可以说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浙江省的“五水共治”一定能够取得成果,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的满意。
铁腕治水制度先行
问:除了热情、资金保障外,体制机制也是保障“五水共治”成效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方面,省委、省政府会出台相应举措吗?
王建满:要依靠机制来治水,省委、省政府对机制问题早就做了明确,我们现在形成以下几方面机制:
一是统分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强有力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也都建立起“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实现统与分有机结合。统就是治水的政策法规、方案计划、标准规范、统计考核衔接协同;分就是分头负责、分项落实,每一个任务、每一项指标、每一个项目都要有具体的实施主体。现在从省到市、县(市、区)都成立了治水办,发挥着先锋队、宣传队、突击队、督促队作用。
二是责任包干的“河长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河长制”,确保每一条河、每个河段都有河长,“河长制”解决了治水的责任落实问题。
三是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机制。我们努力要在两年内对重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测实现全覆盖,对环境违法行为要“零容忍”,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四是推行第三方治理机制。去年,我省实行BOT、TOT等方式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已有62家,第三方治理有了良好开局,今年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第三方治理机制。
五是生态补偿与奖惩制度。去年省政府在开化县进行试点,实施与污染排放量、出境水水质和森林质量相挂钩的财政奖励政策,今年要在总结这个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六是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在今年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了今年“五水共治”的目标任务,向全省作出了庄严承诺,关键要以考核抓落实。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及时督查检查,严肃追究问责。
我这里向广大网友表个态,我们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五水共治”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三步走”的时间表,立说立行、大干大治,把“五水共治”这件大事办成、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总之,全省上下要用热火朝天的治水场面来提升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要用面貌一新的治水成果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要用动真碰硬的治水力度让转型升级更加扎实。希望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推进“五水共治”治出形象、治出变化、治出口碑。
我们相信,只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就一定能治出一个山清水秀、转型发展的美丽浙江,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