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党的十九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不断推动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

培育时代新人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

民族复兴靠什么样的人来担当?事业永续由什么样的人来实现?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刻阐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使命任务。

——育新人,重中之重是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三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在全社会形成热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使初心愈发闪亮;深入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不断推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筑牢理想信念,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网红党课”在全国年轻听众中引发“追剧”效应,“青春宣讲团”让青年讲给青年听……信仰的力量在年轻人中不断引发共情共鸣。

——育新人,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滋养。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10月1日上午,辽宁沈阳,伴随着这首《今天是你的生日》,1500余名群众挥舞着国旗边走边唱,拉开了“祖国万岁”大型快闪的序幕。

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令爱国情怀激荡在亿万人民心间。

——育新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坚实阵地,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民法典,共七编,总则、物权不能少,合同、人格权很重要”……江苏徐州,贾汪区耿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当地乡贤艺术团自编自演的快板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群众感慨道:“这样的宣讲把大道理讲成大白话,易懂好记长知识。”

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基层提供育新人的空间和土壤。

厚植道德沃土

发挥榜样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顶层设计;各地区各部门注重典型示范、树立导向,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模范、学习先进的价值追求。

——道德模范是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最鲜活的教材。

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作出表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持续发布“最美人物”“时代楷模”“中国好人”……三年来,一系列举措诠释着党和政府对这些引领者、示范者的尊崇。

——弘扬先进事迹,教化带动示范。

党的十九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运用基层巡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宣传模范先进事迹;同时,邀请道德模范深入基层一线,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

——着眼未来,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通过推进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让孩子们从小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

——礼贤敬德,见贤思齐。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之以恒地关心关爱道德模范,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累计出资2400多万元,帮扶全国道德模范280多人次,表达对道德模范的关心礼遇。

提升文明素养

弘扬时代新风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进博会上,服务进博会的“小叶子”志愿者中,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经历的约占总数的18%。

时间拨回到2月中旬,武汉“封城”已过半月,疫情防控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中央文明办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和相关辅助工作。

令似风雷,爱如潮涌。

志愿者招募通知发出仅10小时,报名人数迅速突破1万;短短一周多,在“学习强国”和“文明武汉”平台下报名的当地志愿者超过7万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注册志愿者超1.72亿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390万个。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百姓急需之时,一个又一个志愿者挺身而出,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中华美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续写新篇章。

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服务员适时提醒顾客适量点餐、理性消费;消费者量力而行、主动打包……党的十九大以来,“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舌尖上的文明”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门万户。

餐馆内,使用公筷成为了时尚;马路上,文明交通建设令“车让人”渐成共识;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情况越来越少……每一个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社会文明的“大气候”。

推进文明创建

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不久前,三十而立的浦东连续第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已逐渐浸润为浦东最温暖的底色。

党的十九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城市在“创城”中,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百姓的生活品质。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从长春市九台区解放村到湘西十八洞村,从安徽滁州东陵村到河北石家庄岗上村,一大批村镇在文明创建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进步的农村、全面发展的农民,正在走向新的未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中央文明办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祝福祖国”等活动,研究起草全国文明家庭动态管理办法等工作,引导人们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创建文明校园关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年来,中央文明委印发《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正在成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扇重要窗口。

文明之花竞相开放,行业新风吹遍神州。三年来,一大批全国文明单位涌现出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创建单位特色文化,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共创美好的行业新风吹遍华夏大地。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

不久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不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放眼未来,精神文明建设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凝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动力,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