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我市教育、体育、文化等各领域的专家、代表们说:“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干劲更大,信心更足了!”
立德树人,上好思政课、劳动课等系列课程
瑞金路小学校长周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这实际上是对中小学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纳入到思政课体系中。为了做好思政课建设,学校评估认定了一批老师,打造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方法,目的就是为了上好思政课。”周峰说,学校还组织思政课体验活动,通过参观实践,验证书本上的知识。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劳动教育。目前我市中小学校正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比如我们学校把周三‘无作业日’变成‘劳动实践日’,给孩子们布置劳动作业,同时还利用节假日鼓励孩子们参与社会服务性劳动。另一方面学校也坚持上好劳动课,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基地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周峰说,习总书记此次的讲话精神和此前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这也让教育工作者更加坚定信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有深度。
田家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舒智龙说,习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令人深受鼓舞和启发,“作为一名高中学校的管理者,我深刻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社会对教育的焦虑更加浓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峻,这都决定了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更加艰巨和重要。”
舒智龙认为,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工智能或许在知识储备上比人类智能更胜一筹,但有一项功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那就是情感需求,“因此,老师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理解学生,与学生产生共情。当学生沮丧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当学生懒散的时候可以约束学生。总书记的讲话让一线教育工作者干劲更足,更坚定了信心要培养学生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很有感触。作为中国“动商”理念倡导者、将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提出第一人,他一直在为加强体育教育鼓与呼。
他认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很有意义。
“要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路径,足篮排三大球的发展基础在学校,三大球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团队项目,要求参加运动的学生具备团队意识,还要有一定的体能基础和身体对抗能力。”他说,三大球项目的广泛开展和举办各级赛事将有助于解决目前在学校普遍存在的“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以及“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的“三无七不”体育课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三大球对“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效果尤为显著。
中山东路体校副校长金长庆说:“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基层体育工作者,犹如及时雨一般,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金长庆说,中山东路体校开展体教结合工作已经有30多年了,最早没有体教结合这方面的政策,体校只能与教育系统共同摸索着,不断推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双方都为此伤脑筋,这也阻碍了体教结合的成效。现在,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加上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相信能给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体育健儿,让更多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总经理陈向阳说:“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中央对体育产业的重视,让我们深受鼓舞,感受到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南京体育产业集团也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寻求突破,例如,我们正在对青奥体育场馆进行智慧化改造,让场馆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讲好南京故事,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南京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肩负起新形势下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谱写文化新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文旅局局长金卫东表示,市文旅系统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好“十四五”时期关于南京文化发展的规划引领。在未来几年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传承彰显南京历史文脉等方面,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推进南京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繁荣演出市场,通过引进优秀剧目进入南京、扶持本土剧目、降低票价等各项惠民措施,吸引市民进入剧场,提升百姓获得感与幸福感。三是打造时代精品。运用好南京艺术基金,组织开展文艺创作,聚力现实主义题材,注重原创,打造具有南京本土特色、具备南京标签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在文艺作品的深度打造、主题性突出、高质量呈现上下功夫,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当下南京新时代精神面貌。四是用好用足用活南京文化资源,着力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讲好南京故事。六朝古都的南京文化资源丰富,要加强特别是博物馆、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五是加快融合发展。南京是文化大市,也是旅游强市。文化和旅游要相互借力,以文彰旅,以旅促文。围绕长江经济带、紫东地区、大运河文化带等片区,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培育
“夜游金陵”“夜娱金陵”等“夜之金陵”品牌。
南报融媒体记者 钱红艳 谈洁 朱彦 王婕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