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宁高新区:高位推进强链补链,铸就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舍弗勒(南京)有限公司四号厂房预计年底前投产

江宁药谷核心区——天印健康创新园项目效果图

南京生命科技小镇

开放合作、共享机遇、共赢未来——是2020南京金洽会确定的主题。

作为金洽会专场活动之一,9月15日,由江宁区人民政府主办、江宁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20信创产业生态发展南京峰会暨江宁高新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峰会现场,总投资超100亿的12个项目签约落地,江宁高新区6大招商中心揭牌,为江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9月28日,江宁高新区还将举办DIA中国药物研发定量科学论坛(QSF),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临床试验的影响、国内外新冠疫苗研发、适应性设计在验证性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为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强链补链,全面提升江宁药谷产业能级建言献策。

在这个金秋九月,江宁高新区将用足用好2020金洽会平台,推介展示园区营商环境优势、产业集聚成效、生态资源禀赋,将往来客商转变为招商引资的对象,把专场活动转变为助推项目落地的推手,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链式招商、集群化发展

用产业定力提升竞争力

金洽会期间,江宁高新区首次挺进“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引入浪潮信创数据中心等12个优质项目,总投资额超100亿元。这是江宁高新区“链式”招商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

今年以来,江宁高新区大项目落户的鼓点阵阵。上半年,一张互联网接通南京和上海——上汽大通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基地项目通过“云签约”方式落户江宁高新区。

这是继上汽大通投资60亿元在江宁高新区打造商用车生产基地之后的又一增资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基地计划生产智慧型MPV车型,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50亿元。

9月10日,总投资4亿元的前沿生物生产基地破土动工,标志着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要成果、中国首个原创抗艾新药、全球首个长效HIV融合抑制剂艾可宁,在江宁高新区成功落地产业化。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后浪叠着前浪,助推江宁高新区在不平凡的2020年“乘风破浪”。按照全市“招商突破年”总体部署,截至今年8月,江宁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7个,签约投资总额527.9亿元。细看这些大项目,它们紧贴园区产业脉络,对已有产业链进行了“拉长加粗”。

新项目络绎不绝,存量项目加快推进。今年,江宁高新区又实施重大产业项目33个,总投资385.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86.15亿元。新项目的火热推进,为各大“阵营”注入全新活力。

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克服疫情影响,一批大项目赶在今年完工: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打造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基本完工,计划9月试生产;全球风电轴承领军企业舍弗勒(南京)有限公司四号厂房竣工交付,预计年底前投产。

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新兴产业板块,又有“新军”报到:今年9月,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的“小视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小视科技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发园以及创新创业的科创聚集区。

新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板块:省市重点项目恒瑞医疗完成支护桩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已完成总量50%;江宁天印健康创新园项目桩基及支护工程完成总量97%……它们的“跑步前进”,将推动园区离“药谷”梦想更近一步。

从“四面出击”到顺着自身的资源禀赋“链式”招商、集群化发展,江宁高新区用从容的定力,绘制出精准的作战地图,行动轨迹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高效化,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多层次、全角度

密植创新生态之林

资本市场的钟声,在江宁高新区科创企业中“击鼓传花”式敲响。

1月14日,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全国第一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证监会行业)领域科创板上市公司。

6月5日,中国CAR-T第一股南京传奇生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将助推企业加快成为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导者,推动我国CAR-T疗法实现全球化布局。

近日,2013年落户江宁高新区的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也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脚踏入上市前夜。

科创企业活力满满,与江宁高新区这些年悉心营造的营商环境分不开。今年,企业发展受到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园区打破常规,创造了一系列独创的经典服务案例。

7月,江宁高新区“融易”金融服务平台上线,旨在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帮助中小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江宁高新区通过引入4家银行为园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一揽子、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提高银企对接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同样在7月,江宁高新区在医药科技研发服务联盟成立仪式上,针对联盟服务推出“创新券”。该“创新券”主要用于江宁高新区内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购买联盟成员单位的检验检测、技术认证、资质认证、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以及购买联盟成员单位开放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服务发生的支出,为企业切实减负。

创新服务手段频出,其中一大原因是园区、企业之间基于深度了解,目标一致、高度默契。在思想上,园区将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牢牢捆绑在一起,面对困难,换位思考;在行动上,园区不断创新扶持手段,提供“店小二”“保姆式”贴心服务,给予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呵护,共同进退。如今,在江宁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人才为引领,“一核多点、有核无边”多层次、全角度、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

数据是发展成绩最实在的点评:今年上半年,江宁高新区坚定不移落实市委三个“1号文件”精神,推动创新名城战略深入实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45家,新增发明专利申请915件、授权187件,有效发明拥有量3095件;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占全区2/3,位列全市第一。

科学规划、延伸载体

编织“筑梦空间”

今年,正在火热施工的总投资达21亿元的申智滙谷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目光。之所以受到瞩目,是因为它是南京市“轻质工业上楼”的创新尝试。

让“躺”着的厂房“立”起来——是江宁高新区盘活低效用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深入思考。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少高科技企业生产线设备体积小,产品轻巧,他们对厂房的面积、承重要求不像传统制造业那么高。通过审慎调研,园区携手企业重整老厂房资源,不仅打破了城市发展面临的空间瓶颈,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

生物医药产业,是江宁高新区着力打造的产业地标。今年,沿着龙眠大道,一个全新的城市主题客厅——生物医药创新活力区正在抓紧建设中,未来将承接生物医药产业相关论坛和活动。

“筑巢”才能“引凤”,近年来,江宁高新区打破空间限制,科学规划,按需定制了一批专业化产业载体,园区也因此成为项目投资人的热门考察地。

顺应招商引资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大趋势,这些空间载体的打造以“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为导向,强化载体、人才、项目、资本“四方联动”,以企业为主阵地全面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力求打造多层次、全阶段的创新创业载体和产业孵化链条。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园区共建成国家级孵化器5家、高端研发机构10家、大学科技园8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博士后工作站2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家。

占地面积约500亩的江宁药谷核心区——天印健康创新园项目建设也在火热推进。在这里,江宁高新区将携手中国药科大学,以“新药创制+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为产业导向,建设一个可为企业提供从药物发现、药学研究、成药性评价、临床研究、上市后再评价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的生物医药创新转化集聚区,努力发展成为国家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和旗帜。

这些功能各异的载体,为园区招商引资增添了“吸引力”,也成为江宁高新区强链补链、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抓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