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幕府创新区:擘画未来城市新模样轰鸣创新发展新引擎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景观效果图

桥东片区效果图

幕府创新小镇

滨江风光

摊开南京的版图,有一处为数不多的江山共景之地,它依傍幕府山,坐拥长江水,是古语中“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的“北郊”所在。她,就是今天的幕府创新区。

幕府创新区是昔日人们口中的“鼓楼铁北”,作为南京主城规模最大的老城片区,“鼓楼铁北”曾在南京城的发展史上,见证和推动了现代工业的欣欣向荣。如今,“北郊”早已成为主城,北依幕府山,南沿津浦铁路,西起大桥南路,东接栖霞玄武,她接古连今,已是城脉中枢。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但片区因铁道分割、布局分散等多重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较为突出,与现代化、国际化的南京城市形象仍有差距,也与鼓楼“省会功能核心区”定位不甚匹配。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蝶变,已然开启。

11月19日,2020中国(南京)未来城市创新峰会暨幕府创新区产业发布会举行,在南京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背景下,幕府创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跃然纸上。

首善鼓楼迎接全新幕府

幕府创新区涵盖小市、幕府山街道以及宝塔桥街道大部分,区域面积13.8平方公里,约占鼓楼全区的26%,是南京主城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价值区域之一。

在上月公布的“幕府创新区产业及空间规划”中可以明确看到,该片区未来将华丽变身为滨江活力发展区、生活宜居样板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鼓楼北部新的重要发展引擎和增长极。

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幕府创新区都将不断从存量空间中释放新的增量价值,为城市发展带来崭新的广阔舞台。

在总体发展方针上,幕府创新区将实现颠覆式的改变。

“凸显以‘山水为本、产业为源、创新为要、更新为策’的发展方针,通过嵌入式改造,见微知著地化解城市问题,以产业更替引领城市更新,将‘老片区’打造成最具投资价值的‘新热土’;以文化促交往、以创新塑脊梁、以民生溯根本,通过‘山水为介、干路为轴、簇群发展’的产城结构实现全面的城市升级。”从幕府创新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不难看出未来这里将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全新的示范。

在具体发展定位上,幕府创新区的目标清晰而明确。

她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区”,以“城在园中、半城半景”落实高气质生活、以产城人文激发高素质发展、以有机更新促进高品质重塑,实践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中的高质量发展历史使命。

她将成为“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区”,以“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的更新思路,避免大拆大建,实现由“拆—改—留”到“留—改—拆”的发展模式转变。通过文化、产业、人居的更新,探索在存量发展阶段传承与复兴的新模式。

她将成为“首善鼓楼的创新区”,全面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成为全区创新的孵化器和创新的试验场。在今后鼓楼产业发展格局上,从南至北形成的鼓楼高新区、滨江商务区和幕府创新区三大功能板块,将共同奏响“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鼓楼旋律”。

美丽鼓楼孕育魅力幕府

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可以说南京的历史、格局和印象都铭刻于山水之上。大江奔腾,幕府竞秀。幕府创新区是曾经城外郭内的山水佳地,坐拥着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六景,还流传着“始皇幕府埋金”的传说。

规划中的幕府创新区不仅没有丢弃山水大美的特质,更是以此延伸出“以更新激活山水”“以山水孕育发展”的理念。同时,结合产城人文的综合驱动,通过文化的更新,实现内涵发展,完美地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创建“魅力幕府”。

在自然美的呈现上,鼓楼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在幕府创新区彰显山水城林的生态绿韵,通过清水入江、青山守护、生态修复、客厅扮靓、绿色接力五大行动,努力打造一个碧水环绕、江山辉映、江豚鱼跃、古今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区,让广大市民创客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昔日的白云石矿山已成为幕燕风景名胜区,是市民休闲游览的胜地。宽敞的步道蜿蜒而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争艳,种类繁多的树木错落有序,富有江南风韵的凉亭精美雅致。游人小憩其中,数只喜鹊叽叽喳喳地从身旁飞过,蝴蝶驻足于石凳一角,扑棱着翅膀,似贪恋美景般不肯离去……今日的幕府山上,一幅美丽而不失灵动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开,诉说着“当年不见树、如今绿满坡”的传奇。

山上,是市民观景休闲绝佳地,山下,如今成了创新创业的梦想腾飞处。幕府创新小镇的出现,给富有自然魅力的幕府山又增加了新的风景。

幕府创新小镇所在位置是当年南京长安汽车厂的生产车间,2003年,随着南京长安汽车公司产业迁移,为小镇留下了整体建筑保存完整的成排老厂房。为了与山上美景遥相呼应,“绿色+”的发展理念在小镇建设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园内一路草木葳蕤、浓荫葱郁,蝉鸣声声不绝于耳。清水墙、红砖瓦掩映在绿荫内,让人恍若置身园林。

在人文美的呈现上,幕府创新区作为文化交汇的代表性地区,将进一步提升鼓楼区整体文化软实力——

用长江文化诠释山水魅力,形成城市生命线上的展示窗口,创建全国首座“长江博物馆”,结合产业动能转换,打造打卡新热点。

用工业文化发酵创艺活力,灵活运用综合整治与微更新措施,保留社区的原真与多元,让历史记忆与未来憧憬共融,产业创新与文艺生活共生。

用市井文化促进时尚升级,延续城外郭内市井文化的门户形象,通过提档升级再现市井生活、差异化补充站前商贸功能,实现站前TOD的时尚文化体验升级。

创新区的规划者们把这里诸多的历史记忆概括为长江文化、工业文化、市井文化,围绕这3大文化特征,将集中打造展现国际魅力的长江文化客厅、贴近生活的汽轮文艺街区、再现市井文化的小市时尚门户。

创新鼓楼涵养活力幕府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富有创新精神、向来“自带”创新基因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

创新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最显著的标识。作为主城核心区,鼓楼同样具有创新精神,作为首善之区,鼓楼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早,更走得稳。

在此背景下,幕府创新区倚靠主城南京“大树”、植根鼓楼热土,正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致力开拓创新赋能的碧波蓝海。

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幕府创新区紧贴鼓楼“三主四特”的产业体系(“高端商务商贸、软件互联网、文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航运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智力服务”四大特色产业),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建立起“2+1”产业体系,既发展高端商务、新型都市工业,更聚焦数字经济应用。

对于“2+1”中每一个部分,幕府创新区都做了周密详实的规划。仅是这个“1”,就让人期待无限。该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片区未来将成为“百亿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区”,以场景驱动作为切入点,践行从“应用带动技术集聚”再到“内容引领发展”的新路径。同时,打造区级大型应用场景,紧抓AI、5G等前沿技术风口,科技引领应用,实现数字服务产业、数字服务生活、数字服务城市的全方位复合式发展,积极推动融入数字经济元素后的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聚焦产业空间结构,幕府创新区依托干路潜力用地空间,构建“一轴、三带、四核”的城市骨架,彰显产城人文复合、新旧融合的城市发展界面——以中央北路作为产城融合发展轴,融入主城发展,再造鼓楼新中心,串联幕府创新区滨江风光带、幕府路品质人居发展带、和燕路-北祥路创智商贸发展带。

同时,通过升级载体、活化内容、街区改造,将创新灵魂注入老旧空间,重焕生机。目前,幕府创新区规划产业载体215万平方米,拥有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园区和开放型平台。华能滨江总部基地一期、中储物流产业园、幕府创新小镇一期等34万平方米载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华能滨江总部二期、宝龙天地等48万平方米的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幕府创新小镇二期正在加快土地挂牌前各项准备,桥东智创城正在加快土地整理。

幸福鼓楼成就人居幕府

虽曾是传统工业片区,但幕府创新区的常住人口占整个鼓楼区的五分之一,人口基数不容小觑。蝶变中的创新区也将改善人居环境,力求通过人居更新,创建人文关怀的“幸福幕府”。

首先,通过产城优化创造和谐人居。未来,幕府创新区将新增居住用地107公顷,解决5万人的住房需求。同时,针对幕府创新区老龄严重问题,打造多层次的养老设施保障。通过多渠道提供人才住房,解企业之后顾之忧、哺民之乐得其所。

其次,通过基础完善补足发展短板。通过优化居住社区级服务中心布局,实现15分钟的生活圈,探索高标准外畅内优、邻里便捷的“幸福标准”;实现高标准教育设施全覆盖,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引导片区内涵式发展;强化对外交通联系、完善次干路建设、提升支路微循环,构建外畅内优的道路系统。

同时,同步品质提升增加乐活体验。构建以山水为特色的公园联盟,使社区及以上级公园500米服务覆盖率达到84%,绿地覆盖率达到28%,届时,人均指标将远超国家标准;半山公园兼顾游憩体验与山林保护,让人们不登高、亦游山;关注山水风貌特色的视线廊道预留,让人见山脊、留江岸;打造特色街道,连接“湖—山—江”的山水入口,让公共开放空间出门可达、连续共享。

面向“十四五”开篇,现代化建设已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正如火如荼,“首善之区、幸福鼓楼”愈发美丽精彩。

建设全域首善、推进全域创新、打造全域美丽、实现全域幸福……目前,整个鼓楼正加足马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首善之区,加快实现“四个全域”。而幕府创新区也以全新的姿态践行鼓楼这一高质量发展理念。

一泓长江水,一座幕府山,一条津浦线,一架飞天桥……幕府创新区孕育生机与活力,蕴藏秀丽与澎湃,她从光环中走来,正在奋力走向新的辉煌。

色彩斑斓的幕府新篇,正在合力绘就。

本文撰稿

陈奕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