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句容丁庄葡萄越种越甜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夏日炎炎,有你超甜。8月15日,句容第五届“丁庄杯”精品葡萄评比开赛。一大早,老方葡萄吧你来我往,不时有果农把刚摘的葡萄送到评比现场进行采样登记,角逐丁庄之“最”。香甜多汁的“巨峰”、浓香清甜的“阳光玫瑰”、红色醉人的“紫金红霞”……20多个品种、138件“葡萄选手”同台竞技。

这边比赛正酣,那边采购正忙。“老板,来10箱巨峰、10箱混搭、5箱阳光玫瑰。”在老方葡萄合作社,来自南京的宋女士正忙着订货。“丁庄葡萄好吃,我们每年都要来现场采购。”不远处,她的家人正徜徉在葡萄园内,一边采摘葡萄,一边欣赏满眼独特的风景。

笑容挂在脸上,葡萄甜在心里。从1989年的2亩巨峰开始到现在的2万亩,从单一的品种到新品迭出,从提篮叫卖到“云销售”,从句容走向长三角走向全国,句容茅山镇丁庄葡萄越种越甜,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果果”。

A

新品葡萄夺魁,比学赶超氛围浓

“这串葡萄整体形状很整齐,但是表皮果粉不均匀,要扣分。”“这一串不仅色泽饱满而且还有淡淡的香气,不错。”活动现场,评委组对参评样品进行逐样评分,气氛紧张而热烈。

记者注意到,现场的138个葡萄样品中,除了夏黑、巨峰、阳光玫瑰等老面孔外,今年还出现了首次参赛的新面孔,比如紫金红霞、超越阳光等。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芮东明连续担任五届丁庄葡萄大赛评委,他告诉记者,新品种的出现,意味着丁庄果农之间已经产生比学赶超的氛围。

“从今年参赛样品可以看出丁庄葡萄的变化。一是优质品种增加了,像阳光玫瑰以往可能只有10多个样品,今年差不多有50多个。二是今年种植的标准化水平提高了。往年葡萄每串两斤甚至更重。今年每串大概1.2斤到1.5斤左右,这个重量的葡萄品质高、风味佳。”芮东明说。

满园香家庭农场王君得知第一次试种的紫金红霞获特等奖,连声说:“真的没想到!”她告诉记者,紫金红霞是江苏省农科院自主培育的葡萄新品种,去年她试种了一个大棚,今年成功挂果。“紫金红霞成熟期早、抗病性强、不掉粒、耐储运,穗形、口感都不错。”王君说,紫金红霞不但“颜值高”而且“身价高”,与翠绿、白色等多种口味葡萄搭配混装,高端大气上档次,很受顾客欢迎。等技术稳定后,她还将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向周边果农推广,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助农增收。

B

扩大“朋友圈”,升级“云销售”

2018年5个参赛单位获奖,2019年有7个,今年则增加到10个,记者调查发现,无论获奖数量还是种植面积,阳光玫瑰正逐渐代替夏黑、巨峰等大众品种,成为丁庄果农的“新宠”。

“阳光玫瑰亩产2500-3000斤左右,亩均收益达到6万元以上,是其他品种的两到三倍。”丁庄心意家庭农场陈志军一语道出原委。陈志军是典型的“葡二代”,他三次去日本学习阳光玫瑰枝条修剪、疏花疏果等技术。去年,陈志军种了4亩阳光玫瑰,今年增加到22亩。陈志军说:“明年我将投入300多万元,再次扩大阳光玫瑰种植规模。”

在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增加了,会不会担心销不出去?“句容离南京很近,只要抓住了南京市场,就会不愁销。”陈志军自信满满地说,他还通过团购、抖音等销售新手段,不断扩大葡萄“朋友圈”。

“这些天南京小区团购量很大,我每天都要送几趟货。”果农詹玉海告诉记者,他种了19亩葡萄,有一半的葡萄销往南京。

一手抓品质,一手抓销售。丁庄村党总支书记、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方静告诉记者,经过联社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丁庄葡萄实行标准化生产,销售网点遍布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共开设了2100多家门店,在南京金鹰以及山姆、百果园等大型连锁超市开设20多个葡萄专柜。今年,丁庄葡萄“云销售”渠道再次升级,开拓了盒马鲜生、天猫旗舰店、抖音平台等线上销售渠道。

“通过标准化种植和开拓高端市场,五年来丁庄葡萄亩均净收益增加4000元。”方静说,全村种植2万亩葡萄,村民多收入了8000万元。去年,丁庄村人均收入4.15万元。

C

结对帮扶,增收致富“一个不能少”

为提升丁庄整体种植水平,丁庄万亩葡萄合作联社组建了由“葡二代”为班底的“葡萄架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培养本土技术骨干人才,另一方面,对年龄偏大的种植户和家庭困难户进行指导、帮扶。

66岁的葡萄种植户朱敬宝,由于身患尿毒症,每个月透析和吃药的费用就要3000多元,种植的8亩葡萄园是他家主要经济来源。陈志军在了解朱敬宝的情况后,主动和他结起对子,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套袋等葡萄生长的各个关键节点,朱敬宝的葡萄田里总能看见陈志军的身影。

“朱敬宝是我的对接户,我不但要帮助他种葡萄,还要尽我所能帮他卖。”陈志军说。在陈志军的技术帮扶下,朱敬宝家葡萄品质得到提升,品质好了销路自然不愁,亩均净收益增加2000至4000元。

朱敬宝只是志愿者们悉心服务的对象之一。在茅山镇的葡萄园里,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见像陈志军这样志愿者的身影。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像陈志军这样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当地已经有360人。这些指导员和志愿者,不仅要指导果农种植,还要引导果农如何销售,使果农葡萄效益最大化。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葡萄品质、塑造区域品牌,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拖后腿。”丁庄村“领头人”方静说。

一颗葡萄,一个梦想。如今,一颗小小的葡萄正在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丁庄人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南报融媒体记者 许见梅 通讯员 孙青 杨涛

葡萄架下欢笑多。

杨志国摄

紫金红霞

阳光玫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