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基建形成新带动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编者按

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行动计划,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连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主抓手。全市“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分别带队观摩一个区的推进情况,各部门、各板块主要领导带头抓、亲自抓,突出工作时效、精准有效施策,确保每月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四新”行动的实施,有效传递了信心,支撑了全市经济的逆势增长。今起,本报推出“四新行动看成效”系列报道,对各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效进行介绍。

它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投资、稳定增长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它又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有明显的不同,它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通俗的理解,“老基建”上“跑”的主要是交通工具,而“新基建”上传输的主要是数字化信息。

新基建为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基础设施体系,让信息传输更高效、更安全。

今年4月,我市启动新基建等“四新”行动。1—8月,市、区两级新基建项目共346个,另外还有30个新基建产业载体项目,完成投资761.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4.5%,超过序时进度7.8个百分点,新基建正在形成新带动。

抢占风口,新基建项目加快落地

江苏移动、江苏电信、江苏联通、江苏铁塔,8月25日下午,我国通信领域的4支“国家队”齐聚南京,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创新服务、智慧产业发展、信息化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抢占新基建风口,增强经济抗冲击韧性与活力,南京力度空前、成效显著。

据统计,截至8月份,全市5G网络设施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投资进度81.6%;特高压电网类项目完成投资8.8亿元,投资进度60.7%;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类项目完成投资147.2亿元,投资进度77.5%;城际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类项目完成投资158.5亿元,投资进度68.7%;大数据中心类项目完成投资65.9亿元,投资进度67.7%;人工智能类项目完成投资35.5亿元,投资进度81.2%;工业互联网类项目完成投资123.4亿元,投资进度71.3%。

一个个快速增长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项目——

5月20日,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的58集团华东总部落户建邺区,将在建邺区打造区域华东总部,业务范围包括本地生活、同城互联网,并引入集团战略投资、孵化及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

6月23日,“南京·进而有为”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举行。江北新区、北联国芯联合华为发布基于鲲鹏打造的北联国芯计算平台,华为(南京)沃土工场启动运营。

6月29日,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注册资本达160亿元,将加速形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竞争力,打造平台级核心技术、系统级关键技术、总成级领先技术,并建立可共享的资源平台。公司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汽车高科技企业,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各板块各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持续推进新基建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快项目开工、竣工、投产步伐,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强支撑。

推动发展,新基建载体加快建设

项目落地发展,离不开载体的建设。

5月15日上午,我市召开新基建项目发布暨投资对接会。会上,我市在梳理出67个新基建项目融资需求向金融机构推介的同时,还从重点推进建设的30个新基建产业载体项目中,筛选出第一批共7个投资建设空间大、区位条件优、盈利回报预期好的载体,向社会资本公开发布和推介,总投资185亿元。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我市新基建产业载体项目建设不断加快,部分已经发挥重要作用——

位于玄武区的铁北创新孵化集群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交付,整体2021年2月建成交付,将重点引进人工智能、无人机、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创新产业,打造集科研办公、创新孵化、体验式集中商业等于一体的智慧创新孵化集群。

位于浦口区的紫光云工业互联网AI产学研平台项目,解决大场景下海量设备接入、设备数据实时解析、海量数据吞吐及存储等难题,将为各种应用打造一个统一的设备池、数据池、协议池。

位于建邺区的建邺科技创新产业园,正聚力打造最智慧的都市示范园区、最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最高端的新产业集聚地、最完善的载体功能配套。

位于鼓楼区的创新广场区块链先导区项目,共由6栋楼宇组成,其中,A3栋拟整栋打造为南京首家区块链先导区,聚集区块链技术、人才、企业、资本、场景、活动、平台等,推动区块链产业加速发展。

位于秦淮区南部新城的中芬合作交流中心项目,是两国重要双边合作项目,是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南京生根计划的重要载体。项目运营将聚焦商务商贸、会议会展两大主导产业,通过提前招商、精准招商,吸引芬兰乃至欧洲低碳、智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园区,预计2023年底基本建成。

……

据市发改委统计,1—8月,全市30个新基建产业载体项目完成投资93.6亿元,占年度总投资的77.8%。

从各区完成情况来看,秦淮区、高淳区、鼓楼区新基建项目投资进度最快,1—8月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投资的比重已分别达到82.3%、79.9%和78.6%。

江宁区、江北新区、溧水区在8月份单月投资额增加较大,对全市单月完成投资额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3%、14.2%和10.4%。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各责任部门将继续加强对新基建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建设新格局。

赋能城市,新基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开展的新基建,是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系统性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环境再造,是当前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基建与我市长期以来坚持的创新驱动战略高度契合,抓住新基建机遇,将赋能城市发展,对我市实现争先进位、打造创新名城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发力新基建,我市将坚持项目带动,把握产业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方向,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统筹存量增量协调推进,夯实项目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层级的基础功能。

坚持产业联动,依托我市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优势,围绕产业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主导产业、地标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打造新的产业生态。

坚持市场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牢牢依靠市场主体优化选择发展方向,构建主体多元、政企协同、收益可期、风险可控的投资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良性模式。

近日,我市又将组织全市“四新”行动项目第五场观摩会,“新基建”等“四新”行动将继续为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