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金鑫 李晶晶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南京在长三角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该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成为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开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本期圆桌会聚焦:开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期嘉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
陈雯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张鸿雁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陈柳
主持人:南报融媒体记者
宋广玉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加上独有的承东启西、连贯南北区位优势,南京该如何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奋力发挥南京优势、展现南京作为、作出南京贡献?
陈雯:我觉得南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重基础研究,加强科技攻关。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明确提出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仅仅是我们原来所理解的运用科技成果转化来促进生产力发展,而是要研究怎么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长三角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必须为全人类的健康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要做出这样的贡献,关键就是我们的基础研究能为全人类的知识创造和关键技术突破做出应有的贡献。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厚,有这么好的大学资源,有中科院及各个部委的研究所,科研力量是长三角除上海以外最好的,这就要求南京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加强科技攻关。所以我们一直希望南京能够有国家科学中心,集中科研资源,合力去做科技攻关。目前,南京可以依托紫金山实验室,打破行业分割,将科研资源整合起来,联合进行科技攻关。以医药研发为例。以前我们研发一个新药,生物制药科研人员可能需要10年时间。现在,新药研发团队加入数学研究团队,通过算法优化,引入AI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把10年时间缩短到5年。这是南京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的一个方向。
二是积极探索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开放城市,又处于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位置,是连接长三角及其广大中西部腹地的区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和国际航空港、港口等平台,沟通国际国内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消费市场,拓展中西部乃至更大范围的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探索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路径。
三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南京在这方面要有更大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南京的新城建设、老城更新与周边城市相比,理念相对保守、相对传统,新的比较潮流的理念或新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少,南京应该大胆去试。特别是在发展思路以及规划上的改革创新要更加大胆,以更大的改革力度促进新城更好的建设和老城更好的更新。比如营造数字社区,把市民感知内容引入到社区建设,让社区不仅有服务市民的数字化技术基础,同时能让市民感知到温度和人情味。还有,要引入生态要素,让社区更美好更美丽更宜居。
引领带动南京都市圈和苏南苏北协调发展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的工作亮点进行了总结。您觉得这些工作亮点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味着什么?南京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将自己建成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张鸿雁:长三角一体化的速度在加快。除了一体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外,长三角应该创造“多中心结构”“多个发展极”“多个城市群组团”的发展结构,即以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为四极发展体系,形成多个城市群的地域产业力优化的、具有合理均好性的多极结构。
长三角应该是中国现代化的示范、后现代发展的样板区——以自然生态为价值取向的、以高新技术创新发展为核心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花园城市+田园城市区域。在一体化发展中要精准保护,精准开发,精准治理。希望长三角地区能创造合力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区位空间(土地),集中力量打造“中国长三角硅谷”,专门研发半导体、新材料、新医药和创新技术!建构世界级的人才流动高地,集聚世界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希望长三角能领先一步,快走一步,多走一步,早走一步,敢于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天“长三角硅谷”能比肩美国的“西部硅谷”,进而创造中国长三角的“世界文化身份识别体系”。
对南京来说,首先要对标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制定出自己的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城市定位,充分发挥好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江苏省省会城市功能,引领带动南京都市圈和苏南苏北协调发展,将南京真正打造成长三角一极。充分挖掘南京的历史文化、高校科研、山水城林等优势,将世界文学之都、消费中心、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城市名片进行一体化思考,找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方法,找到自己的世界身份和表现方法;再次,要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放开视野,抓住航空港大通关体系建设并与自贸区联合,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第四,将江宁织造、金陵制造变成南京智造,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之都。
突破卡脖子技术和产业,为长三角和全国发展提供支撑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您看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开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南京有哪些抓手?
陈柳: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绝不仅仅只是提升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承担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南京要立足于人才、科技、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瞄准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力争在重大科技攻关和关键产业发展方面实现突破,为长三角和全国发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要积极学习对标上海浦东,向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看齐,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通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提升营商环境集聚全球人才,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
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开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南京要聚焦经济、科技、城市建设、区域协调、对外开放、生态绿色、公共服务等方面努力突破,争做全国的示范。比如,在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要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进行突破,金融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在城市建设方面,既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同时南京作为长三角重点城市也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之一,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房住不炒,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效,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区域协调方面,针对长三角内部同样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南京要发挥在南京都市圈内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带动苏皖毗邻地区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