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智嘉南京公司使用极智嘉AMR机器人、AI算法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成为全球首座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工厂;
埃斯顿积极实施全产业链布局,自主研发和生产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高端应用多关节机器人已居国内多关节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第一梯队;
……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驱动下,我市正全力梳理短板弱项,强链补链,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南京建设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
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有优势,今年将破百亿大关
复杂路况下,驾驶室内方向盘自控旋转,智能指挥车辆穿梭自如。
这是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最前沿高新技术打造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该公司运营总经理林晓宁告诉记者,通过运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的视野可达到180米以上,并能360度全方位感知周围的情况。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经计算平台实时作出判断,进行刹车、加速、转向等动作,还可以实现全天候包括雨雪雾等各种气象条件下的驾驶,最高时速达80公里,红绿灯识别率为99.6%。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各领域。
经摸排,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300多家,涵盖人工智能软件、芯片、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等产业链多个领域,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不断完善,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京)智谷、软件谷、建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麒麟科创园等板块。
据测算,2019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为80亿元,增速超过30%。2020年,预计我市人工智能核心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三“层面”找短板,明确主攻方向和任务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不足。
记者了解到,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按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图谱,找准我市在产业各层面存在的差距短板,明确强链补链重点方向。
基础层。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和算法、人工智能传感器产业、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制造。
技术层。加强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攻关,引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和机构搭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
应用层。扩大“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商务、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建造等产业,以及社会治理智能化。
据此,我市提出了强链补链的主要任务:
开展高级机器学习、大数据智能、类脑智能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技术攻关;
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关键环节,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开放服务,建立人工智能测试评估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建立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培育库,培育“链主型”领军企业;
加快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强化跟踪服务;
推动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持续发布应用场景,推动本地创新产品先行先试;
按照梳理的强链补链关键环节和目标客户,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
探索组建创新联盟,每年组织技术攻关
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产业,行业人才和科研能力是推动其不断前行发展的重要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人工智能类新型研发机构近50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平台支撑。
位于栖霞区的中国(南京)智谷作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聚区,已集聚相关企业29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21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AI产业集群,汇聚了姚期智、张钹、李开复等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50余人以及研发人员5000余人。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编制人工智能紧缺人才目录,重点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领军型人才;汇聚园区、高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联合培养市场需要和认可的人工智能中高端人才、创业领军型人才、应用型紧缺人才以及一批技术转移人才。
记者了解到,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我市多所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创新研究院。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由南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团队与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合作共建,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产业技术开展研发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协同创新基地。
研究院在算法领域技术领先,正在推动新型深度学习模型与方法、增强环境适应性的机器学习等重点核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孵化了一批人工智能新锐公司。
接下来,我市将依托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各类科研平台和新研机构,探索组建协同创新联盟,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核心算法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每年组织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
通讯员 宁工信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