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在拉萨举行的2020南京—拉萨汽车产业合作暨南京地产汽车推介会上,南京开沃汽车向拉萨市公交运营有限公司交付了经历“极限征途”考验的12米纯电动公交车。
尤其受到行业和各界密切关注的是,拉萨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并现场揭牌。布局拉萨,是开沃汽车也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和项目“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我市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全的城市之一,并具备了加速起飞的基本条件和发展位势。
已成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全城市之一
开沃汽车此次交付的12米纯电动公交车,从南京出发,一路穿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及自治区,历时14天,行程达4332公里,最终抵达拉萨市,堪称行业内“史诗级交付”,是对动力性能、续航能力包括电池和整车的可靠品质的重要考验。
开沃汽车是我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已发展成为集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全面布局产业链,分别在深圳、武汉、徐州等地建有生产基地;拥有齐全的产品链,涵盖4—18米全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乘用车、公交、旅游、通勤、物流、专用车、卡车、无人驾驶车等领域均有相应产品。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以开沃为代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车型和动力方式更趋完整。
在产业链生态上,相关企业近500家,涵盖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电动空调及充电设施等全产业链。
在车型储备上,车型由最初的新能源客车,逐步拓展到家用轿车、公务用车、公交、物流、环卫、渣土、矿山等诸多领域,车型公告数量由30个增长至近200个,已成为国内车型最全的城市之一。
在动力方式上,由单一的纯电动方式全面转向插电式油电混合、插电式气电混合、氢燃料电池等多元化发展方向。目前,开沃、上汽大通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已进入公告阶段,近期将全面量产,南京东焱、英博新能源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正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
据统计,2019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较2018年翻了一番,持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年产新能源整车7.7万辆,产量占全省的77%,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并已具备了加速起飞的基本条件和发展位势。”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动力电池为主的细分高地正在形成
位于江宁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企业。该公司主要产品为“车规级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多项性能指标通过国内外权威认证,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推进中,我市以动力电池为主的细分高地正在形成。
目前,全球装机量排名前20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宁投产的已有3家。随着LG新能源(滨江)、塔菲尔等一批在建和待建项目完成后,全市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32个G瓦时,届时我市将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动力电池最大生产基地。
在创新基础上,我市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4家,在整车、动力电池、电动空调、充电系统等领域拥有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产品。
开沃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掌握包括L4级自动驾驶观光车、L2级乘用车、L4级无人矿山车、人机共驾公交车等不同车型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及12V通用线控底盘技术,其中线控液制动系统全程执行时间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同时正在突破人机共驾清扫车、整车线控V2X及车联网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
随着总投资160亿元的T3科技平台的落地,上汽大通商用车软件智能中心、一汽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院、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牵头创建的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相继建成,全市新能源汽车创新格局将全面成型。
整车研发设计环节须补强
但是,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短板弱项。
“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上,缺少拥有电机、电控领域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整车研发能力上,目前,我市仅有开沃一家集整车研发生产为一体的总部企业,其他整车企业多数为国内整车集团全国布点的生产基地,在宁缺少整车研发能力和研发环节。
借助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我市相关部门已展开行动,进一步强链补链。
打造产业链重点园区。引导各相关园区聚焦各自特色,打造江北新区、江宁区、浦口区、溧水区、秦淮区5个协同共生、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区;
扶持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梳理3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培育企业,开展“1对1”服务和调度扶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构建应用场景。构建全球领先的5G-V2X的应用场景,促进毫米波雷达、5G通信、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研发,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产业基地和国家车联网示范城市;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T3科技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南京中心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落地,加快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新能源汽车全球人才和技术交流交易平台;
招引强链补链项目。梳理排定特色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环节、目标客户,开展产业重大项目定向招商,填补我市在乘用车领域整车研发和设计链条的薄弱环节,有效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形成由点到面的集群效应。
通讯员 宁工信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