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强化“硬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一个地方集聚多少企业,反映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一个地方集聚什么样的企业,反映这个地区的发展能级。

谋划一个地区的发展,与之“同生长、共繁荣”的市场主体意见“很重要”;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企业家建议同样不能“缺席”。

10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听取大家对南京“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南京企业家希望进入一个怎样的“新五年”?开启“新五年”通道,南京企业家最想干什么?……记者在座谈会现场和会后进行了采访。

让科技创新成为南京的鲜明特色

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总经理袁勇表示,“十四五”期间,集团将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创新型智慧企业为目标,为南京“十四五”创新名城建设当先锋、做表率。他建议,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要突出智能装备制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给予相关企业政策支持。

“放眼‘十四五’,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速突破,抢占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副总裁邱生富建议,南京要大力推进以自主性、基础性为标志的“硬科技”创新,加快实现从“0”到“1”的技术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在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占据一席之地;要推动5G和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本地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城市群,协同长三角统一规划发展,构建完善的区域供应链生态。

菲尼克斯(中国)总裁顾建党表示,希望南京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积极汇聚各方创新资源,切实提升南京的创新开放度和全球影响力;希望政府能在积极招商引资扶持新进企业的同时,大力关注并培育本土优秀存量企业;进一步重视总部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重要作用,高水平利用外资,使外资总部成为连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专家小结】

郑琼洁(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

南京“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增强践行双循环实施的核心能力提升;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践行双循环实施的效率提升;支持企业挖掘内需市场,鼓励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建设;支持企业融入创新网络,鼓励参与国际大循环系统建设。

让强链补链成为南京的硬核力量

“‘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抓手是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新高地,构建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深度协同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国家级产业集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胡明春指出,“十四五”时期,南京要以八大优势产业链为基础,以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技术突破为重点,在资金和政策上引导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常态化联合创新机制,深度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

胡明春建议,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产业链针对性再提升,出台专项规划,全面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

作为中小企业代表,南京凯燕电子公司总经理陈华明希望,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列入其中,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努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更多规上工业企业。

陈华明建议,在八大产业链规划中,要突出中小企业配套服务,为全产业链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要引导中小企业聚焦八大产业链配套部分的难点、痛点,组织攻关,提高中小企业在全产业链中配套比例。

【专家小结】

郑琼洁

南京“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障双循环系统高效畅通。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推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链升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从而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产业链上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本土化供应链,打破跨国公司对高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的垄断。要在全球价值链上培育更多“链主”,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强化治理结构建设。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要素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的有机融合和配合,帮助企业提升上下游产业链韧性。

让营商环境成为南京的闪亮名片

“就南京而言,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接近50%,对科技创新的推动超过70%,对吸纳就业的贡献超过80%,必须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南京卫岗乳业公司董事长白元龙提出,在新基建项目中,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股,在市场充分竞争领域降低门槛,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在政策红利享受上,建议本土民营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享受同等政策优惠。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市场主体的数量最有说服力。我们要全力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更高质量的政策供给体系、更高标准的要素保障体系、更高效能的企业服务体系,让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现有的市场主体安心发展。”张敬华在“十四五”规划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是当前紧迫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未来五年南京发展全局,必须深入研究、精心谋划,更好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企业家都处在改革发展一线,直接参与经济运行,掌握产业最新动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独到思考和深刻见解。对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梳理、研究吸收,融入到规划编制和相关政策中。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目前我市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市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倾听民意、众筹智慧,努力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将重点谋划南京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部署对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具有牵引性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改革方案,以更高起点、更宽视野、更大手笔和更强信心谋划南京“十四五”发展。

【专家小结】

郑琼洁

南京“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充分发挥南京制度创新优势,加快疏通部分行业政策性梗阻,优化双循环营商环境。一是加大信贷支持,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保障企业资金流畅通。二是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从减、免、退、降等方面着手,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三是简化相关审批流程,进一步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物流运输体制改革,简化相关审批流程,深化交通枢纽改革,提升多式联运效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多流集成、高效畅通的智慧交通。四是加快推动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组织行业力量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制定。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