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北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紧盯“六稳”“六保”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执纪,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找准“关键处”
当好“护航员”
“我要开一家公司,需要办理哪些手续,走哪些流程?”“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提倡‘网上办’,现在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您不需要来回跑,网上就可以申请……”
这是江北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不见面”审批服务的一个场景。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结合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督促指导相关窗口部门推行智慧政务,精简审批环节,给企业松绑减负。目前,新区不见面审批率为99%,“全程可网办”事项占比98.83%。
“发展是硬道理,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区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主动“敲门”问难处,采取实地调研、明察暗访、个别约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围绕企业“有苦说不出、有怨无处诉、敢怒不敢言”等难点、痛点、堵点,瞄准部门、系统、平台、基层单位损害营商环境“末梢梗阻”,开展“贴身+跟进”监督。
新区新材料科技园纪工委推动园区不定期举办“早餐会”,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方式,切实了解企业遇到的发展难题,倾听企业对科技园的建议,真正营造“园企一家人”的良好氛围。新区经济发展纪工委围绕“四新”行动,通过“嵌入式”监督方式,督促发改部门将新基建项目纳入新区重大项目系统平台,通过系统每月定性、定量收集项目推进进度与推进困难,对标项目年度目标分解计划,督促项目责任单位按序时完成。新区研创园纪工委立足促进解决园区企业人才招引难问题,加强监督检查,提出督查建议,有效促进“智慧研创”系列招聘活动持续提质增效,为园区集成电路类企业与人才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架设“监督哨”
织密“护廉网”
沿山大道集路网加密、森林防火、服务老山4A景区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是新区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旅游通道。
在项目确立之初,公建中心纪委即选聘6名党员骨干担任项目特邀监督员,架设监督“哨”,主动延伸监督触角,紧盯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风险点,助推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为营造政商关系好、政企关系顺、营商环境佳的良好氛围,新区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在日常监督中使劲发力,通过打好“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廉洁风险防控”组合拳,充分发挥1+1>2的效果,构建协同性监督体系,织密营商环境“护廉网”。
除了打造廉洁示范工程外,在产业园区、商圈楼宇等地方选聘非公企业特约监督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廉洁“瞭望塔”作用。新区中央商务区纪工委借力科技手段,以区块链赋能监督,全过程做好廉洁风险防控,破解人员、项目、资金被“围猎、围标、围啃”的顽瘴痼疾,减轻企业负担,缩小权力寻租空间,避免“小管涌”变成“大塌方”。同时,以创建“廉韵CBD”为契机,将廉洁文化融入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局,进一步筑牢园区党员干部廉洁思想防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严惩“乱作为”
激励“多作为”
利用招商引资职务影响力,故意拖欠园区民营企业餐饮费……严查!新区相关责任人被新区纪工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新区纪检监察机关高举严肃追责问责的“铁鞭子”,对发现影响和破坏创业创新环境的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速查办;结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中服务不优、失职渎职等行为,从严追责问责,严肃查处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权力寻租等行为。自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以来,先后查处通报3起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达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目的。
新区纪检监察机关还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容错免责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党员干部在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中出现的失误错误,主动运用容错纠错办法进行处置,对干事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向失责者追责,树立正激励;建立举报澄清机制,严肃查处打击报复、诬告陷害等行为,旗帜鲜明地保护干部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今年以来,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大力容错纠错,先后为3名在干事创业中出现失误的党员干部从轻减轻了处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事。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通讯员 徐文文 周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