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联手龙头企业,共抢市场订单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智能制造装备是南京确立的八大产业链之一,也是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2018年4月,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骆敏舟智能制造核心团队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同发起成立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备案成为南京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所联手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的模式赋能产业,成功孵化33家智能制造企业,研究所自身和多家孵化企业年产值均超亿元。

核心团队持股60%,所长本人现金投入200万元

2016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遴选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骆敏舟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所常务副所长的岗位辞职,应聘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经理”,担任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2018年南京市委一号文推出后,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成为南京首批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核心团队持股60%。

所长骆敏舟介绍,研究所自成立起即坚持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特征要求。研究所的核心团队持股60%,他本人现金投入200万元。这样,团队全身心投入研究所建设与发展,增加了责任感。通过股权激励,研究所还引进了30多位领军人才,还有30多位来自全世界的资深专家加盟。

从一支四五人的小团队到现在形成上百人规模的公司,到累计成功孵化33家企业,再到成功研发多项科技产品,骆敏舟直言不容易,“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核心团队持大股,必须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懈怠。机制灵活,能激发人才团队的潜力,原来在体制内研究所,招人得看学历,硕士进不了编,工资也上不去。而现在,只要完成考核指标,工资你说了算。”

开发多款工业机器人,为制造产业提供“智慧+”服务

在研究所的装配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批工业机器人进行性能测试,机器人长着长长的手臂,灵活度和速度令人应接不暇。

骆敏舟介绍,这批机器人下个月将去上海参加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表演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打磨、装配、分拣物品等,还会抓礼物送给观众。

骆敏舟说,研究所成立以来,开发出多款轻型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高效的传感器、智能的控制技术和最先进的软件技术集成,能实时测量外界的扰动,碰撞后响应延迟时间小于0.1秒;有效负载3到10

公斤,而自重仅有12到28公斤,确保人和机器人之间无需防护栏就可安全合作,也可以不限定地点和任务灵活地协作,为制造产业提供“智慧+”服务,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比如,在江苏某家研制金刚石工具企业,轻型协作机器人在切割片工件的加工环节中负责喷漆。油漆涂料对人体伤害非常大,喷漆工人需时刻穿戴繁琐厚重的防护服以及工业防护面具进行作业,尽管如此,还是避免不了有毒物质的吸入。轻型协作机器人安全、灵活、人机交互性能高,特别适合代替人工解决此类喷涂难题。

联手龙头企业闯市场,销售额今年过亿

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占大股的都是人才团队,不缺科研成果,第一道考验是如何造出好产品,而终极考验则是这个产品如何被市场认可,变成公司实实在在的业绩。

骆敏舟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跟随销售人员一起跑市场,拜访客户,但收效甚微,“人家老总都是客客气气的,但就是不谈合作,觉得我们规模太小,又是新面孔。”

去年初的一次智能制造行业会议上,骆敏舟偶遇西门子上海团队的一位负责人。一个有软件,一个有硬件,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联手谈下了一笔大单。这也开启了研究所联手龙头企业闯市场的销售模式。

研究所又陆续和北京中电华强公司接下焊接自动化大单,和苏美达合作做自动化装配线,和十四所合作配套做自动装备机器人。8月,又和世界500强法国必维检测公司合作孵化一家新公司,专门造检验检测智能机器人。9月,和西门子合作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将在四川襄阳建成,研究所提供技术和产品,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产品营销。

依托联手龙头企业劈山开路闯市场,研究所今年销售额预计破亿。而研究所孵化的企业也业绩不俗。其中,一家专门做视觉检测的公司鑫叶诚,今年销售将超亿元。一家做半导体芯片的融芯公司,去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刚刚A轮融资近4000万元。做公路桥梁监测的派格测控,今年销售额已达七八千万元。

研究所还和一家私募基金合作,成立了总额度为3亿元的产业基金。骆敏舟说,接下来,研究所将继续以“持股孵化+产业基金+创业导师”模式发展,计划3年后上市,持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助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实习生 张君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