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桌上柴火馄饨,桌下“助力之柴”!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上月“智汇宁企”早餐会结束不久,南京企业家朋友圈里就不断有人转发一个H5网页版“邀请函”——@南京八大产业链企业家,市委书记邀请您参加“早餐会”。

伴着欢快的音乐,“邀请函”内容徐徐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企业强则城市强,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家服务日,一月一会。企有所呼,政有所应。南京市委书记签出邀请函,与您相聚9月份‘企业家服务日’,倾听您的建议;特殊时期,相互碰撞火花,共寻危中之‘机’。”

9月19日是“邀请函”上注明的早餐会日期。早上8:30,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如约而至,与60多名报名企业家共进早餐、共话发展。

变了一个形式:参加企业由按行业组织变为“企业自由报名”

柴火馄饨、芳婆乌饭团、泸溪河苏式小月饼、辣油碟……本月早餐会依然“小份装”,依然准备了备用打包盒,但因为有月饼的加入,有更富烟火气的南京本土餐食,而更像是“家宴”,更像是家人围桌边吃边谈。

桌上吃柴火馄饨,桌下烧“助力之柴”!

本次早餐会恰逢2020南京金洽会举行,它既是南京服务企业的常规活动,也是金洽会的专场活动,还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活动。

据介绍,本次早餐会延续8月份“产业链”主题,但组织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哪些企业家来参加,我市不再是分主题、分行业进行组织,而是请企业自由报名。报名的路径就是张敬华“签出”的H5网页版“邀请函”。

组织方式为什么要变化?

据介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参与进来,希望八大产业链上的企业家们围绕“做强产业链、促进双循环”主题,充分反映自身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市委市政府更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政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多了一个议程:汇报上月早餐会企业所提问题建议办理情况

喝完辣油馄饨,按照往期早餐会安排,就直接进入企业家发言阶段了,但本月增加了一个议程——由市工信局汇报8月份企业家服务日活动上企业所提问题及建议办理情况。

每次早餐会,我市都会把企业家们现场发言、会后留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专题办理,并在一个月内逐一进行回复,在早餐会上专题汇报办理情况这还是第一次。

据介绍,8月份早餐会上,67位企业家共提出126个问题,涉及36家责任单位。目前88个问题已得到解决和落实,25个问题正在有序推进,13个问题待具备条件或进一步创造条件后推进落实,问题解决率为69.8%。

从回访满意度上看,企业对各部门响应速度和办理效率比较满意,95%以上的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均表示非常满意。

意见被吸收,建议被重视,说了管用!企业家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纷纷畅所欲言——

来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胜利建议,重视半导体产业后续人才梯队的培养,同时完善专项人才和产业政策,加强园区生活服务和教育配套等,让高层次人才享受高品质服务。

来自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的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引林希望,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点人才、重点企业“定制”政策,鼓励人才和企业在南京发展。引导和推动银企对接,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来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反映,在当前人才引进环境下,某一领域有多年现场操作经验但学历不高的高技能实践应用型人才却难以加盟企业。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政策的支持。

来自智能电网产业链的江苏苏美达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希望市政府在海外市场信息、法律援助、进出口补贴政策、信保服务、金融资源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来自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奇提议,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集中优势向外发展,提升南京轨道交通产业“抱团走出去”综合能力。

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丰军建议,充分发挥利用江苏省及南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结合重点企业和产业资源,由中汽创智牵头,集中力量重点攻关打造国家级汽车信息安全中心和运营平台。

会上,南京地铁集团就支持产业供需对接作了互动发言,表示将全力参与补链强链延链工作,促进产业链稳定发展。

定了“四好”目标:守好主业、练好内功、做好市场、聚好合力

“做强产业链、促进双循环。”

本次早餐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

今年7月,南京出台了推进八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八大产业链虽然行业、产品、规模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面临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可控性、安全性、稳定性任务。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必须洞察新格局、树立新坐标。”

张敬华强调,企业是做强产业链的主体,驾驭好企业这艘航船,是对各位企业家的重大考验。希望大家能够顺应当前形势、立足自身实际,主动融入南京的强链补链专项行动,敢于迎难而上、争创一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四个好”。

——增强发展定力、守好主业。面对大风大浪、逆风逆水,要能够真正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认真审视自己的基本盘,不能舍本逐末、盲目跟风、只想着赚快钱,必须要有开百年老店、创顶级品牌的定位和定力,高度重视实体主业,各安本业、各尽所能,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抓牢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希望广大企业能够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引领行业发展前沿、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推动进口替代等领域,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研发力量、加强卡位布局,积极探索与高校院所、新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争取更多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切实解决产业链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快打造“以我为主”的产业体系。

——注重产品营销、做好市场。“有好东西,要学会吆喝”,好的技术和产品都是市场检验出来的。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面向市场寻找空白点,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发展,加快推动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价格话语权。从政府层面来说,我们会在城市建设、商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空间,从南京的首购首用开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打造产业集群、聚好合力。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有助于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形成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按照链式整合、集群带动的原则,我市为每条产业链分别打造了3—5个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大家要立足自身定位,主动向各园区集聚布局,进一步深化企业间的开放共享和协同联动,形成上下游产业纵向协作、关联产业横向融通的产业集群生态。

张敬华强调,落实政策,承诺的事情都要兑现,用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增加企业发展的确定性;主动服务,多讲怎么行、多想怎么办,积极主动问需于企,帮助企业疏堵点、缓痛点、解难点;谋划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要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系统思维,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产权保护等工作,将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向纵深;以亲清政商关系为遵循,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及时跟踪掌握企业动态、了解企业困难、协调解决问题、精准推送服务,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用活政策,全力以赴把服务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柴火”烧得旺旺的。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