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燃!璀璨“月光宝盒”点亮江北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地标小档案】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位于定山大街与滨江大道交界处以北,与滨江风光带一路之隔。从外观上看,建筑上下错位堆叠,仿佛一只宝盒,而走进内部,其形状方方正正,又契合着“天圆地方”的传统哲学。

项目2017年9月动工,2020年6月15日正式启用,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是集城市展示、公共服务、市民活动、配套设施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馆。

天色渐黑,滨江大道上三三两两漫步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他们来此不只是为了看江景,更是为了欣赏一部夜景大片。每晚,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亮灯后,这座上下两层的“月光宝盒”便变身为一张巨大的曲面屏,循环播放着视频。那份流光溢彩,不仅在江北,连江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5年后,璀璨的“月光宝盒”已经绽放在滨江。新时代,新主城,生态宜居的江北新区正跃然而出。

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一至三层为政务服务大厅,四至五层为新区规划展示馆。中心还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夜间也可为上班族提供社保、税务、不动产查询等服务,实现了全天不打烊。江北新区主要负责人在市民中心揭幕仪式上说,“月光宝盒”从图纸变成现实,从“政务中心”到“市民中心”,两字之差,不仅是发展理念的一次转变,也标志着新区营商环境的打造进入2.0新时代。作为最强最优的服务平台,新区要拿出最优最细致最真诚的服务,让老百姓在这里办事就像在家里一样。

市民中心4楼,江北公建中心市民中心项目指挥部现场负责人姚永平这两天正忙着新区规划展示馆的内部展陈,为下一步向市民开放做准备。“我还清楚地记得市民中心调试灯光那晚,5月19日,当时整个建筑幻化成一块流动的‘南京印象’大屏,光彩夺目。”姚永平回忆说,“我和同事们站在围观人群中,看着大家用无人机、相机和手机轮番取景,内心真是无比激动。”市民中心6月交付使用后,为新区市民和企业提供了智能化、一站式服务,中庭的园林设计,则为办事人提供了赏景休闲的好去处。姚永平说,市民中心的规划展示馆很快就会开放,江北新主城未来什么样,市民可提前憧憬。

在市民中心办理业务的陈翔告诉记者,他住在附近的华润国际社区,“刚搬来时,周边不是工地就是空地,到了晚上许多地方漆黑一片。这两年,新区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且起点都很高。尤其是这个市民中心,既方便了市民,也聚集了人气。”

“市民中心开了个好头,带动了周边道路的贯通,推动了更多建筑的配套跟进,让滨江岸线的景观、运动休闲场地等迅速聚拢,形成一个新热点。”江北新区建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成立的5年,正好是“十三五”的5年,5年间,江北新区拉开发展框架,公共建筑、住房保障、人居环境全方位发力,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江北的印象,吸引了80余万市民落户。

江北新区没有急于建设高楼大厦,而是先在完善城市配套上狠下功夫:核心区还没有开发时,10多条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就基本建成;一条南连长江、北至老山的青龙绿带初具规模,为居住在江北、创业在江北的人们提供了最优的生活工作环境;横跨数十公里的江水源泵站为新区提供了绿色能源;近4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让新区避免了“拉链路”的“城市病”……

5年里,江北新区推动了江北大道、浦滨路、浦口大道、横江大道等一批重要道路的环境整治和快速化改造,拉开了“六横十纵”的交通框架。打造宜居环境,新区拆除堆场码头,开展数十公里长江岸线环境整治,改变了“面江不见江”的尴尬。新区还改造建设了浦口公园、桃湖公园、杜圩湿地公园等一批“市民身边的风景”。

该负责人表示,前5年江北主要是在地上、地下夯实发展的基石,而自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开始,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服贸大厦、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南京一中江北校区……一座座新地标陆续崛起,重新定义着这片南京的新主城,“未来5年,众多地标将加速崛起,江北将用独具魅力的天际线面对江南,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数说】

“十三五”期间,江北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已经投用和在建的过江通道近10条,正在构建“六横十纵”的快速路网。基本完成七里河片区17条小街区密路网建设。年底建成长江五桥等2条过江通道。

●竣工保障房及配套面积约700万平方米,累计约3万户居民得到保障。

●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近40公里。

●今年12所学校将竣工,新增学位近1万个。

●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投用,南医大四附院、中大医院新院区加快推进。

本组撰稿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