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体优势”升级为“产业优势”?近年来,南京持续发力,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月20日,2020年南京金洽会系列活动的第二届动汇文体国际创投峰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大咖聚集一堂,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文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文化大市,冠军摇篮
南京是体育强市之一,仅南京体育学院,建校以来就培育了袁伟民、蔡振华、孙晋芳等一大批体坛“泰斗级”人物。南京也是文化大市,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出过无数文化艺术界大家。
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南京艺术学院,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还是全国唯一拥有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艺术院校。刘海粟、颜文樑、陈之佛、赵丹、沙飞、黄宾虹、程十发……均“出身”于南艺,并蜚声海内外。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南京的文化体育事业同样积极拥抱新时代。本月6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上,连续五年参展的南京文化科技产业品牌“金梧桐”,以腾飞计划企业服务联展出现,展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南京速度”。
南京投石科技利用增强现实的技术,在展会现场,让一面墙开出美丽的花。“让消费者骤然感受到文化科技融合的产品,这种惊喜感,正是南京文化企业的坚持所在。”市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姜雷说。
市场刚需,呼唤升级
杭州市今年的新晋独角兽榜单中,赫然出现了一个名叫“微拍堂”的企业。这家从事在线艺术收藏品拍卖的网络平台,2015年成立之初就实现了交易额1亿元的业绩。2019年,这一数据迭代至430亿元,今年“520微拍节”平台一天就揽获了5.57亿元的交易额。
“江苏、南京收藏界从业者和爱好者众多,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藏家也为数不少。然而,不少圈内人士依然重点选择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拍卖公司或平台收购藏品。”从1987年起就主攻古玉收藏的徐州人老薛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市不断发力文体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优质企业已经崭露头角。以南京的独角兽企业榜单为例,目前就有苏宁体育、连尚文学两家公司上榜。
科技助力,产业腾飞
2019年,南京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912亿,占GDP比重6.5%。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700余家,拥有122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今年1—6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到6876家,同比增长39.73%。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市先后推出了“文化产业‘援企四策’”“文化金融‘稳企意见’”等系列举措,加快推动南京文化产业强劲复苏。面对困难,文化企业抱团取暖,寻求突破,涌现了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的优秀企业。
南京是全国首个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3年获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具备了健全的产业发展机制。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硬科技与软实力加速融合,在大国崛起的道路发挥文体强大动能,也是第二届动汇文体国际创投峰会主办方、雨花台区科技企业动汇科技的初心。
公司创始人刘沁松感慨道:“在数字化时代选择做文体,有时自己也觉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是我想,任正非、钟南山是我们的偶像和英雄,难道做文化影视体育的就不是吗?从北京到南京创业起,我就决心要做文体产业,希望动汇能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文化体育产业服务平台。”
令人欣喜的是,动汇关注的南京文体产业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批特色企业。软件谷企业果酱音乐,由知名音乐人汪峰等参与投资,打造的网络媒体平台拥有海盗电台、摇滚客、头文字B等节目,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聚集摇滚、嘻哈等小众音乐爱好者的垂直领域平台。而雨花台区企业华博创意、美篇,同样也已崭露头角。峰会嘉宾、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产业研究所的修云女士现场表示,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投入文体产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通讯员 夏鹿安
南报融媒体记者 于洁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