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奋力冲刺三季度,夯实全年“基本盘”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通讯员 刘列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再过不到一个月,三季度即将收官;过完三季度,全年各项工作将进入“交卷时刻”。

三季度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决定全年收官的基本成色。

狠抓当下,大干当前。5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韩立明,用一天时间,再次分别带队观摩“四新”行动项目,并召开冲刺三季度工作会议,对“四新”行动进行调度,对冲刺三季度工作进行部署,确保全面打赢“收官战”、奋力夺取“双胜利”。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市委副书记沈文祖等市领导,以及各区委区政府、市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参加。

聚焦“双循环”,推进“四新”行动

5日的现场观摩项目位于溧水区、高淳区。

本次观摩是我市“四新”行动启动以来的第五次项目观摩会。至此,全市12个板块中,已经现场观摩了10个。

5个月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各方面广泛动员、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狠抓“四新”的行动共识和力求上游的争先氛围,取得了预期成果。

——达到预计序时进度。1-8月,346个新基建项目以及30个新基建产业载体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74%;新产业重点项目累计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83%;新都市239个项目开工,开工率达92%。项目推进总体符合预期,达到序时进度。

——呈现不少特色亮点。25项国家级在研项目列入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储备库,科工领域供应链供需对接会成功举办,产业链稳定性不断增强。8月举办了30场夜间主题促销活动,同时遴选了21个亮点项目补充纳入整体项目库,社会消费活力持续复苏。

——发挥综合支撑效应。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比1-7月提高0.4个百分点,社零总额下降幅度收窄1.2个百分点,限上社零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四新”即期效应进一步显现,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5日,两支观摩队伍所到之处,也集中展现了“四新”行动的新进展、新成效。

新基建正形成新带动——

位于溧水区的南大校友经济产业园是南京首个校友经济特色产业园,项目将推动新基建关联产业项目一体化建设,打造以新基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培育扶持市场主体,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能力。目前,园区已经引进校友企业15家,其中杰出校友企业8家。

新消费正形成新热点——

雅达产业园休闲旅游项目紧邻高淳老街、固城湖畔,是高淳区推动传统的消费“物品”理念向新型的消费“健康”理念发展的重大新消费项目。该项目为2020年市重大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10亿元。

新产业正形成新动能——

溧水区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和工艺,产品将满足于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目前一期已竣工投产,二期主体在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销售200亿元,税收7.5亿元。

新都市正形成新支撑——

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是高淳区打造滨湖新区,集生态、灌溉、防洪、供水、航运等为一体的重大新都市项目,对优化高淳防洪调蓄能力、强化固城湖供水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项目总投资约30亿,2020年计划投资11亿元。

张敬华指出,各方面要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补短补软补缺,以更有针对性的扎实举措,推动“四新”行动不断取得更大成效。

新基建要聚焦“实物量”发力。按照三季度实现开工率100%目标,对尚未开工项目,要专人对接、专班跟进,全力以赴促开工。

新消费要聚焦“抓回补”发力。九月份是消费旅游的传统旺季,要围绕餐饮、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疫后复苏消费需求,大力培育线上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新产业要聚焦“拓市场”发力。大力促进本地供应链建设,全力支持新业态发展壮大,抓实重点平台和应用场景的开发建设,推动更多领域的平台项目建成落地。

新都市要聚焦“出精品”发力。要抢抓工程施工的有利时节,聚焦宜居生活提品质、综合服务添活力、安全韧性补短板、基础设施强功能等四个领域,提高组织程度、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各方面人力物力投入,不当“二传手”、全力“打主攻”,力争在国庆前建成推出一批精品项目、样板工程。

冲刺三季度,划定“六个重点”

“下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指标向好势头继续巩固,发展新动能继续增强,板块特色亮点继续增多。但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张敬华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辩证把握宏观大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按照前三季度增长目标,坚定信心、顶压前行。他为全市冲刺三季度“划重点”——

重点1:疫情防控要常抓不懈。

目前,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各方面不能麻痹松懈,要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加强重点环境监测,加强重点群体防控,做足做细各项准备,全力抓好常态化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重点2:创新任务要落实落细。

要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战略定力和行动自觉,在创新名城这盘大棋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应有作用。

重点3:工业经济要提档加速。

工业稳、经济才能稳。制造业板块要发挥支撑作用,主城区板块要尽快取得突破,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重点4:强链补链要加力推进。

要大力实施强链补链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链长制”责任,对每条产业链重点培育的30家左右企业要落实属地管理、加大支持力度。要迅速掀起招商突破“金秋攻势”,主动跟进、积极推介,借助金洽会、软博会等会展活动扩大招商成效。

重点5:社会民生要持续用力。

要聚焦聚力、用心用情,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按时完成年初既定的一系列民生事项,确保相关支撑指标过线达标。要稳住居民就业、补齐民生短板、守住安全底线,坚决维护城市安全稳定。

重点6:“十四五”规划要深入展开。

要谋划好事关南京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深化研究发展目标、经济增速、人口规模、空间布局等关键内容,部署对全局工作具有牵引性的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争取把事关南京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更多地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

打好收官战,弘扬“一线工作法”

“今天参会的都是各条线各板块的主要领导,大家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各条线各板块的工作成效。”

张敬华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查找问题、寻找思路,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要提升对标找差、互学互鉴的能力。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保持政策的敏锐性,增强谋划的前瞻性。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任务,面对创新名城建设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创新的事情创新办”,善于用新眼光新思维新办法,处理新问题新矛盾新短板,看问题看得远、干事情干在前,始终走在同类城市前列。

要提升推进产业、落地项目的能力。把握产业的规律,构建压茬的机制,打造周到的服务,以更新的改革举措、更优的营商环境,加速推动市场主体活力涌现、经济发展提速升温。

要提升统筹全局、平衡兼顾的能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短期任务,一手抓中长期谋划。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以更强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六稳”、抓牢“六保”、抓实“四新”,冲刺九月份、收官三季度,为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基本盘”。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