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看江北明星企业的“创动能”与新魅力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随着“两城一中心”规划落地与推进,南京江北新区基因之城、芯片之城的新名片越来越有分量,创新、智慧、活力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9月4日,在第31届金洽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组委会来到江北新区的“明星”企业,一探他们的“创动能”与新魅力。

创新驱动跑出中国轨道交通“新速度”

8月18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运量T1示范线滴水湖站开工仪式上,由中车浦镇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列由光电磁数字化导向的胶轮低地板列车正式发布。

在中车浦镇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辆装着配件的智能小货车正在车间内穿梭,及时根据系统指令,将装车所需要的各种配件准确运输到指定位置。由系统控制智能物流供应、无需专人值守、智能机器自动分拣、自动运输,这就是中车浦镇自主研发的智能物流配送场景。

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王卫介绍,目前,企业老厂区铁路客车日产量已经从过去的4辆提升到12辆,新厂区城轨列车日产量已经从过去的2辆提升到6辆。创新驱动公司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进程中跑出“新速度”。

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跑步成长”

“从2013年落户南京江北新区时几十人的团队到目前上千人的企业,从‘零’到估值超10亿美元,几年来,在南京这片创新、开放的沃土上,我们实现了快速发展。”谈及近年来的企业发展史,世和基因联合创始人赵忞超十分感慨。他表示,是江北新区营造的创新生态圈,让世和基因实现了“跑步成长”。

世和基因位于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是肿瘤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今年1月,世和基因开发的肿瘤突变负荷检测试剂盒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试剂盒;6月,TMB检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半年间,就收获了两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在肿瘤检测领域,世和基因具备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取得20多项专利,多项产品为国内首创。企业的飞速发展,也引来了资本市场与合作伙伴的青睐。赵忞超介绍,成立至今,世和基因完成了4轮融资总计超12亿融资,其中2019年12月的融资额达8亿人民币,创该领域单轮人民币融资之最;目前企业已与全国50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开展合作,建立科研项目超1000项,已经发展为国内肿瘤NGS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成为中国肿瘤精准医学领域的倡行者。

从“芯”出发,补中国EDA验证短板

今年3月,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着光荣使命落户南京。他们将用创新和智慧填补中国EDA验证短板。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简称,作为芯片产业链的命脉,从芯片设计到电子产品各个环节都离不开EDA的参与。南京的“四新行动”中,新基建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基建的“新”则要建立在大量芯片的支撑上,而支撑芯片产业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就是EDA。据了解,目前芯华章已经打造全流程验证产品与系统。“我们的核心团队来自国际一流的EDA公司,深度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里程碑芯片的设计工作。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在技术密集度最高的数字芯片EDA验证领域完成技术突破。”公司运营副总裁傅强表示,“以逻辑数字仿真器为例,我们已经基于经典技术推出全球速度最快的开源数字仿真器,并在加紧研发融入全新技术底层架构打造的新一代EDA产品。”

高质量营商生态圈,激发创新动能

“南京有着非常丰富的高校资源,江北新区有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企业创办初期,政府的扶持也非常给力。”芯华章运营副总裁傅强一再强调,选择在南京落户,正是看中了南京开放、共享的营商生态环境。

正如傅强所说的,高质量营商环境生态圈是激发创新动能、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利器”。为形成良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南京于2018年发布了“一核、两翼、三基地”的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布局。其中一核即是以江北新区为核心,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三年左右时间里,新区集聚了上下游企业360余家,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开展了全产业链的布局。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仪器设备贵,江北新区在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的同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采购仪器设备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企业使用,并积极搭建融资对接会、路演等平台,帮助企业向前发展。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杨欣 黄琳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