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麒麟科创园项目签约喜讯不断——
赶赴深圳,签约大普微电子总部项目等3个紫东地区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达68亿元;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南京重离子医院暨医用重离子科研转化基地落户,将有力提升江苏整体医疗水平;2020麒麟科创园“四新”行动招商推介会上,园区签约8个优质校友企业,“校友经济”再添“潜力股”……
作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核心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主要承载区,麒麟科创园从成立之初就肩负创新重任,近年来,园区紧抓“高校系”招商资源,充分整合校友力量,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校地融合创新高地以及校友经济、数字经济创新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
校友集结,构建强大“朋友圈”
9月26日下午,2020麒麟科创园“四新”行动招商推介会暨东南大学创新创业活动举行,来自全球的东大创业领军人物以及数百名创业校友集结麒麟科技创新园,忆母校岁月、谈创业经历。
时间倒回到一年前,在园区举行的校友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也是这样一群东大校友,经过讨论后决定发起一场“特别的比赛”,旨在挖掘东大校友企业中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科技型创业者的创新发展,并由此带动技术创新、企业成长和人才培育等。
一年的时间里,活动在英国、日本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全球20多个地方校友会中展开,共收到150多家科技型规上企业申报材料,技术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联网等国家重点产业方向,企业总估值规模近千亿。
经过层层角逐,南京汉桑科技、杭州畅溪制药等5家企业“拔得头筹”,博流智能、华飞数据等8家校友企业因表现突出,现场签约落户麒麟科创园东大校友数字经济产业园。至此,产业园已集聚10余家东大校友企业,包括镁课云启、爱商科技等“行业翘楚”,以及东大机械学院、东大交通学院等一批科研创新机构,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为园区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校地融合,“校友经济”结硕果
校友资源是城市和高校共同的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麒麟科创园北邻仙林大学城,南接江宁大学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分布在园区周围,拥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库”。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园区紧抓“高校系”资源,大力发展“校友经济”。
利用东大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麒麟科创园相继推进东大双创联盟基地、东大校友创新学院、东南大学—麒麟科创园联合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引进江苏盘古机器人有限公司、南京欧米麦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小巨人”。今年8月7日,由丘成桐、麒麟科创园、东南大学合作共建的南京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揭牌。
围绕南大光电子、微电子专业,园区已落地南京大学南京智能计算芯片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传感与成像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智能光学感控研究院3家新型研发机构,以此为龙头,法艾博光电科技、威派视半导体技术等南大系光电子“骨干企业”相继落户。
南理工距离园区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借助南理工机器人中心,园区大力开拓机器人产业,由南理工王克鸿教授团队创办的江苏烁石焊接科技公司,智能焊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园区和南理工合作共建的南京机器人研究院,现已被纳入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名单。
筑巢引凤,让更多人才筑梦麒麟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此,麒麟科创园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从点滴做起优化营商环境,以创新举措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
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痛点,园区成立南京麒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设立8支子基金,总投资近6亿元,目前已投资科技类项目41个。“中小微企业早期风险大,更需要园区支援,我们通过股权投资与企业建立合作纽带,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麒麟产投”负责人说。
在园区的精心呵护培育下,高校系“麒麟才子”带来的一棵棵“小树苗”加速成长,一片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科创森林”正在形成——
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副教授李勃创立的汇川视觉研发出国内首家集成深度学习的视觉控制器——麒麟IV700平台,有效解决传统产线中人工目检看得慢、看得累、易漏检等问题,荣获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领衔的可重构智能计算总部项目成就瞩目,其量产的智能语音芯片全球首次商用,出货量已达百万……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目前,面对麒麟科技城建设、紫东地区大发展的新一轮机遇,麒麟科创园正以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两大科技创新高峰,积极引进企业总部、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等新型经济业态,积极培育产业地标,全力争创国家级科创中心,打造紫东“创新之城”,奋力崛起为紫东科创大走廊的重要发展引擎。
杜莹 曹秋雯 沈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