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淳:做好“五篇文章”,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这是奋进的五年,这是收获的五年。

2020年末,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增长5%;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6个、226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累计创成市级以上水美乡村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宜居村332个;完成农村公路提升495.932公里,创成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这一组数据,彰显“十三五”期间高淳区多个领域的瞩目成就。五年来,高淳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用好高质量发展指挥棒,沿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方向,高淳笃定前行。

产业强区,澎湃发展新动能

12月21日,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高淳区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20产业年会召开,入园仪式上,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优秀项目正式落户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截至目前,产业园已集聚上百个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类生产项目,制造和销售企业超800家,为高淳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十三五”期间,高淳聚焦“一城一区一支点”发展定位,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农业、文旅健康为主导的“3+2”产业体系。

全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6个、226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引进新型研发机构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68家,是2015年的5.36倍,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等殊荣;固城湖螃蟹被国家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永胜圩农业产业园成功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在2019年度省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高淳从2018年的第25名跃升至第8名,跻身郊区(县)10强,成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区。

创新驱动,释放改革新活力

12月7日,高淳市民中心正式揭牌运营,36家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单位集体进驻,设置窗口230个,工作事项1461项,集行政审批服务、城市形象展示、档案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真正打通了服务百姓的“快速通道”。

回眸“十三五”,改革始终是高淳发展的关键词。

2018年8月,全员聘任制在高淳开发区破冰启航,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发展瓶颈,园区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经验得到学习推广;在全市首批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建立行政审批“十张清单”,全面推行“六项承诺”,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行政收费“一票”制。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更高效,办事更“节能”,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高淳还在全市率先启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推行了大综合全覆盖式“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行政执法权、责、能有机统一。构建“集中高效审批——综合行政执法”闭环式基层治理体系,并与网格化治理相融合,实现了社会治理的跨越发展。

供给侧结构改革稳中有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实效,驻厂员制落地生根……一项项改革举措,扎实有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积聚了磅礴力量。

生态环保

勾勒美丽新画卷

年终岁末,高淳区捷报频传。固城街道蒋山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东坝街道大仁凹村等3个村“上榜”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公示名单;桠溪街道跃进村等5个村“跻身”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行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十三五”期间,高淳坚定“生态立区”战略,推动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

实施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全域消除V类水体等工作深入推进,秸秆禁烧、扬尘管控、餐饮油烟整治等防治措施全面落实;空气、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位列全省前三,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高淳已累计创成市级以上水美乡村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宜居村332个,淳青生态观光茶旅成为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三条垄田园慢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淳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体系,让生态家底有了“价格标签”,南京“后花园”的“高淳印象”日渐深入人心。

民生幸福,托起百姓新生活

明年3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000余名师生将正式从主城迁入高淳新校区;预计今年年底,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所有楼栋完成封顶,计划明年9月开学;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已确定意向选址,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随着一个又一个高校敲定迁入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高淳这个创新名城重要的“南部支点”,将真正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十三五’期间,全区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精准施策,织牢民生幸福网,托起群众小康梦。”高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间,南师附中、银城小学、鼓楼幼儿园来淳合作办学,东坝中心小学北校区新建、漆桥中心小学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获评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区中医院成市中医院高淳分院,东坝卫生院创成全省首批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启用全市首家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中心,新增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家。

为了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淳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举办“镇村大汇演”“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推动了高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城乡融合,勾勒时代新图景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公布试验区改革方案和名单,高淳区入围其中的“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率先突破、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形成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国首发、农民持续增收体制初见成效……一年时间里,高淳先行先试,围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五方面重点任务,寻找具有高淳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淳经验”。

实践仍在推进,探索仍在途中。下一步,高淳将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高淳实际,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上多作探索、多出经验。

“十三五”期间,高淳区县排名争先进位,发展路径有效突破,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高淳区委书记吴勇强表示,作为南京市委明确的“一城一区一支点”,高淳将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以党建为引领,久久为功,做好产业强区、创新驱动、生态环保、民生幸福、城乡融合“五篇文章”,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高淳担当、展现高淳作为。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莹 通讯员 杨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