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台开设“老王说法”栏目,截至目前已播出1000多期,以案释法、生动讲解,将法言法语转化成市民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推动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法、用法、守法意识;
自费建立专业级“老王普法”演播室,突出“生活有法,你问我答”,走进江宁、溧水、高淳等地,为百姓解决法律难题;
各种普法小故事、节目总收视超2亿人次,“老王说法”栏目还被列入江苏省终身学习资源库……
他,就是北京市中伦文德(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长江。在江苏省近日公布的“最美法治人物”名单中,王长江顺利入围,成为全省4位“最美法治人物”之一。
生动阐释,让法律条文“活”起来
近期,民法典新规“离婚冷静期”在网上引起热议,由王长江及其团队推出的“老王普法”抖音公众号更新了一条短视频,视频里,王长江来到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广场,解答村民李德祥关于“离婚冷静期”的问题。
王长江介绍,为防止年轻人冲动离婚,民法典设定了冷静期。关于冷静期,法律是这样规定的: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通过王长江的讲解,李德祥笑着表示,自己终于弄懂了“离婚冷静期”的意思。
在普法过程中,王长江注重把法言法语转化成生动语言,让法律条文简单易懂。“有一次,有企业家问我,著作权到底保护什么,我就打比方说,著作权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以爱情为例,‘爱情是美好的’这句话是思想,它不受著作权保护。但作者如果通过音乐、诗歌等作品表达了这个思想,这个作品就受到了保护。”
王长江的生动演绎,来自他多年从事律师的职业积淀,更来自多年公益普法的思考。2016年,他所在的北京市中伦文德(南京)律师事务所与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电视台携手,打造日播普法节目“老王说法”,由王长江以案释法,提高大众法律意识。目前,“老王说法”已制作1000多期,收视超1.5亿人次,还被列入江苏省终身学习资源库。
为了吸引年轻人关注、拓展普法渠道,王长江又带领团队推出“老王普法”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号。新媒体号自今年初上线以来,王长江带领其团队深入基层,以“你问我答”形式,对基层百姓开展普法,制作200多期短视频节目,这些节目时长不超3分钟,紧扣社会热点,简明扼要阐释法律条文,深受观众喜爱。
让老百姓遇事不慌先找法
在王长江的心中,一次下乡普法经历让他终身难忘。
2016年8月,王长江团队来到江宁淳化街道田园社区,拍摄一次法律大篷车模拟法庭节目。
根据天气预报,当天南京有雨。拍摄团队准备了10顶大帐篷,早早做好预案。果然,模拟法庭开始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就这样,模拟法庭在雨声中进行。
“活动很顺利,但节目不能播出,因为背景噪声太大了。”王长江说,但就是这样一次拍摄经历,却吸引很多村民关注。“多年以后,我遇到当地村民,他们还会说起这次模拟法庭。一名村民告诉我,自己以后遇事不慌先找法!”
“村民遇事不慌先找法”的普法成效,给了王长江满满的成就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公益普法的决心。如今,铭记初心的王长江依然全力奔跑在公益普法的道路上:他与各级司法局、工会、妇联合作,走进溧水、高淳、江宁等基层农村,为当地农民解决法律难题,“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他为部队官兵、学生、村民、羁押人员等开设上百场不同主题的法治讲座,推广全生命周期学法服务;他免费为苏州莱克电气、南京海尔曼斯等60家企业提供“法律体检”,帮助企业排除法律风险隐患239个。
走好法治社会的每一小步
谈起公益普法最大的感受,王长江笑言“累并快乐着”。他是“老王说法”节目的主讲人,还是主要撰稿人。白天他忙完律所的日常事务,晚上还要写稿子。节目开播以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办公室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中伦文德南京分所王田田告诉记者,记得“老王普法”刚上线的时候,大家工作量都很大,有的律师不理解,为什么要劳心费神免费做这样的平台?对此,王长江告诉大家,从事公益普法,首先是源于一种社会责任。“律师不仅是通过打官司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者,更是肩负法治中国建设任务的传播者。”
其次,作为一名律师,需要研究大量案例,这是快速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律师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专业化,我希望带领团队年轻同事提升业务水平,就必须研究大量案例。而制作节目,必然要大量接触、深入研究法律案例,长期下来,年轻同事执业水平快速提升。”
在王长江看来,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做好全民普法工作,就是帮群众理顺生活中的小事,化解基层日常小矛盾,走好法治社会的每一小步,就是实现“法治”的一大步。
近年,王长江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江宁区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公益普法,利国利民,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王长江坚定地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周爱明 王怀艳 汤姣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