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宁:争当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排头兵”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江宁博物馆

无障碍坡道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残障人士的诉求已从基本的生存需要,提升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进行信息交流、享受发展成果等需要。而无障碍环境则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江宁区约有各类残疾人7.13万人、占比约6.07%。目前,已领取残疾人证的约2.6万人,占全市残疾人口的五分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确保全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近年来,江宁区显著改善残疾人及相关人群在居家生活、就医、交通出行、公共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并于近期通过创建国家“十三五”无障碍环境示范区省级验收,基本建成“理念、制度和器物”三维共建的无障碍城市格局。

打造无障碍环境样板,显著改善残疾人出行

近日,东山街道邵圣社区残疾人章家兵发现,东山城区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18日,他来到东山文化休闲广场,体验广场的无障碍环境。该广场是江宁市民文体活动、健身休闲的重要场地。在广场入口处左右两侧,新建了两条宽约1.5米的无障碍坡道,坡道地面印有白色油漆字体“无障碍通道”,在通道两侧还配有上下两行不锈钢扶手,方便残疾人借力,章家兵推动轮椅,不到两分钟,就顺利来到广场中心喷泉前。

为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江宁区成立了以江宁区城乡建设局牵头,区委办、宣传部、残联等46个单位联合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在牵头单位区城建局的推动下,江宁区以人为本,打造东山老城市政设施无障碍环境样板区,对东山主城区道路的提示盲道、缘石坡道等公用设施进行改造;新建人行道、公交站台、广场等地的坡道约1.1万平方米;新增人行信号灯语音提示系统50套、无障碍标识标牌200套、无障碍厕位20套等;维修改造盲道5.9万米。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让章家兵惊喜的不仅仅是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处处规范化、标准化的施工更体现出城市的人文关怀。在东山文化休闲广场的尽头是江宁区文化馆,普通人到那需上三四个台阶,残疾人需借助无障碍坡道。从前,虽说有无障碍坡道,但那条坡道太陡了,上行阻力大,如果没有别人帮助,仅凭残疾人自己是无法推着轮椅通过的。如今,该广场坡道改造得较平缓,坡度约为15度-20度,章家兵可谓是“想去哪就去哪”,能够尽少求助他人,有尊严地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该工程的施工方——南京城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严格按施工标准建设,例如在无障碍坡道的建设中,坡比就控制在1:8以内。举例来说,东山文化休闲广场新建的坡道,坡比基本为1:16,这对残疾人来说,出行无需费力。

点面全覆盖,

基本建成无障碍城市格局

自申请创建国家“十三五”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区以来,江宁区以点带面,不断健全完善无障碍城市政策标准体系,在医院、广场等公共场所建成坡道1万余处、设置行进盲道16万米;在城区主要路段92个公交站点安装盲文站牌;在城区重点线路公交车上建立了“信息互动屏幕系统”;在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字幕叫号系统”等;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全域旅游建设标准,残疾人可基本实现无障碍浏览大部分景点。

在提升文娱通信等无障碍环境方面,江宁更是拿出有力举措:在江宁电视台开办手语新闻栏目,并加配中文字幕;成立手语翻译服务队,开展手语培训,使窗口从业人员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在区图书馆开设盲人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

同时,通过电视、报刊、“两微一端”等多家媒体,对全区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开展专题宣传报道,不断增强关心、支持和参与无障碍建设与维护的社会氛围,基本建成“理念、制度和器物”三维共建的无障碍城市格局。

王怀艳 任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