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合区:小处“发力”做实监督保障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今年以来,六合区纪委监委结合本区实际,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注重“小切口、深挖掘”,精准把握监督工作重点,为全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小整治”提升“大环境”

围绕区委提出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经济发展要逆势而上的目标,从3月份开始,区纪委监委聚焦重点项目推进、“四新”行动保障,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专项督查。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全区重大项目现场,了解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严查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漠视企业和群众诉求、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现象,以及在审批、执法、监管、服务方面不担当、不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

“我们这个项目地下要整体开挖地下室,没有地方建临时办公区和住宿区,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帮助解决。”6月23日,在六合经济开发区国厦特种机器人产业园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正向督查组“吐槽”。“产业园既是2020年市重点项目,又是‘四新’行动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困难,职能部门要担当尽责,迅速拿出方案予以解决。”督查组组长梁先鸿立即协调规划、交通等部门及开发区“现场办公”,督促即知即改。经过会商,相关部门决定将项目地块附近一条无人使用的道路两端封闭,提供给项目方作为临时设施用房场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截至8月底,区纪委监委对全区重点项目开展督查84次,发放营商环境问卷315份,运用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111个项目办理情况进行了监控。根据检查情况,督查组对推动重点项目不力、未达序时进度的责任单位采取约谈、通报、发放督办函等方式予以督促,已推动职能部门提升6个重点项目施工图审查速度;1名干部因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受到“第一种形态”处理,3名干部被立案调查。

“小平台”服务“大民生”

依托“阳光惠民”等综合监管平台数据分析,区纪委监委精准排查,从大处着眼、小处“开刀”,精心设置本级自办项目,先后开展低保审批、扶贫资金落实、惠民资金发放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基层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比如这个智能预警监督子平台,汇集了农业、民政等部门的惠民资金发放数据,通过比对,如果资金发放对象的身份信息不符合条件,平台就会发出预警提示。”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胡福松介绍。今年3月份,区纪委监委接到预警,显示某街道几位已去世老人的尊老金仍在照常发放。经过细致核查,发现相关社区干部未及时核实上报相关人员死亡信息,导致尊老金出现违规发放现象,造成财政资金损失3.2万元。区纪委监委对4名履职不力的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并向街道老龄委下发了纪律检查建议书。

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通过线上比对、线下督查,共处置综合监管平台提示的脱贫信息数据不准、违规发放低保金尊老金等预警信息126条,核查9个街镇62个村居900余户相关数据,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19人次。同时,坚持以案促改建立长效机制,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6项,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良好效果。

“小杆秤”做实“大监督”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资金虽小但关系民生,须用“小杆秤”精心衡量,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针对2017年以来六合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退返、管理以及相关人员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区纪委监委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组织专项监督检查,党风政风监督室综合协调,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镇(街)纪(工)委全面参与,采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一方面督促城管、房产、财政等相关部门及街镇汇总涉及垃圾处理费的资料数据,另一方面梳理信访举报、政务投诉以及巡察、审计等部门掌握的问题线索。通过对应征、应退金额和实际数额进行线上比对,结合实地查看物业公司账册、向住户了解情况等方式,重点核查应征未征、应征少征等问题,已先后排查120个居民小区和3万余家企业。

“2016年3月征收的垃圾费,为什么2018年5月才入账?”近日,督查人员在查阅某街道城管中队城镇生活垃圾费征收账目时,发现了垃圾费征收入账不及时的问题,最长的逾期达两年多。经过初步调查核实,该单位会计和收费员因涉嫌违纪违法,被区纪委监委立案审查。截至8月下旬,全区发现城镇垃圾费征收管理存在着底数不清、收缴不规范、退返失管等问题线索25个,立案处理4人。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聚焦‘六稳’‘六保’和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扎实履行监督职责,围绕相关廉政风险点深挖细查,在‘小切口’上做好‘大文章’。”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陈善春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通讯员 柯定平 王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