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小树苗富了滁河两岸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在咱们乌衣镇,黄圩村的经济条件算是相当好了。”张国福在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经营一家窗帘店,在走进家家户户测量尺寸的过程中,他发现黄圩村村民家中的装修十分考究,于是有了这番推断。

张国福的推断确是事实。2019年,黄圩村农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在乌衣镇下辖的11个村、6个社区中排名第六,比2000年增长了36倍。20年间,黄圩村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一河之隔的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A

汤泉“带”黄圩

圩区也能种苗木

早在20世纪70年代,汤泉街道就开始发展苗木经济,如今已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从业人员达到近万人,农户60%—80%的收入来自苗木种植。当地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周边地区种植面积则达到3万余亩,囊括了雪松、龙柏、蜀桧、广玉兰、红玉兰、红叶石楠、桂花、栾树等200余个品种。

黄圩村农民增收致富的秘诀正是从汤泉“传来”的苗木经济。黄圩村地处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与汤泉街道仅有一条滁河之隔,可以说是鸡犬相闻。曾经住在滁河圩埂上的黄圩村村民张如福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大早,圩埂对面南京人家开大门、公鸡打鸣的声音,我们这边都能听见。”地缘如此相近之下,两地人员交流频繁。尤其是在“你来我往”的嫁娶之中,两地老百姓往往“沾亲带故”。

亲缘将两地紧紧连接在一起。随着汤泉苗木经济越做越大,汤泉人开始主动带着黄圩人种树,黄圩人则向汤泉人积极学习种树。这种民间自发的行为,正是黄圩村苗木经济发展的起点。

记者了解到,黄圩村属于圩区,地势低洼又靠近滁河,特别容易淹水,并不适合种植苗木。“如果不是因为靠近汤泉,黄圩村几乎不可能主打发展苗木经济。”黄圩村党委副书记李乃明说,“为了种树,很多农户都人工加高地势、挖沟渠,尽量避免淹水带来的破坏。”如今,黄圩村868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连带着乌衣镇上其他村子,包括白庙村、大同圩村、袁庄村、汪郢村等都发展起苗木经济。

B

黄圩村民收入增长36倍

苗木收入占比超65%

上周五,记者来到黄圩村村民谢家忠的苗圃里。夏日炎炎,谢家忠戴着纱布手套,右手拿着剪子,左手拨开茂密的枝条,向前勾着身子修剪树苗。“最近是淡季,空的时候就来修修树苗。”谢家忠说,“偶尔也会有客户过来看看,我得保证树形能过关。”

谢家忠一家是地地道道的黄圩人,但母亲的干姐妹是汤泉人。因为这层关系,谢家忠的大哥在30多年前就去了汤泉做苗木生意,日子也越过越好。而此时,谢家忠还在黄圩守着10余亩田地种粮食。“一年忙下来也就挣个4000来块钱,太穷了。一家三口吃蛋炒饭,只舍得放一只鸡蛋。三碗蛋炒饭端出来,找块鸡蛋都不容易。”回想起过去的苦日子,谢家忠记忆犹新,“后来大哥看我们太苦,给了我2000多棵苗子,就那一拨苗子我挣了4万块钱。”如今,谢家忠依靠苗木种植,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黄圩村村民李世发与谢家忠的情况相似。他的外婆是汤泉人,母亲嫁到了黄圩村,几位表兄弟都在汤泉种苗木。李世发告诉记者:“很多人家情况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汤泉的亲戚拉一把,带着我们一起种苗木。种一亩树苗,抵得上十几亩粮食的收入啊。”

2000年,黄圩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仅有400元,2019年飙升至1.5万元。这其中,苗木收入占比超过65%,可谓“居功至伟”。快速增收致富的同时,黄圩人还将“苗木事业”发展到了外围,将目光锁定在地势高、交通便利的全椒县,在全椒租地种植苗木,树越种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C

形成完整产业链

带动黄圩内部就业

年逾五十的张如奇是黄圩村最早的苗木种植户之一,一手创办了安徽省滁州市黄圩园林苗圃,巅峰期年收入超百万元。接受采访时,张如奇的手机响个不停。“园林商讯苗木购销8群”“苗木交流群”“山东园林苗木”“苗来苗网”……热闹非凡的微信群,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生意。

“黄圩的苗木要想做大,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货源。”张如奇将黄圩村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团结”起来,组团向外界供货。“客户要什么货,我在群里说一声就有人把树苗的图片、视频发来,手机点一点一笔生意就谈成了。”张如奇带着一众苗木种植户将黄圩的苗木生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现在,他的两个儿子在汤泉街道成立了苗木销售公司,父子两代完成了从种植户到经营者的蜕变。

在这一过程中,黄圩村内部也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种植、销售、运输……一棵小树苗从落地生根到“走”出黄圩,每一个环节在黄圩村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执行团队”,每一个工种都明码标价。“标价越来越细化,比如修苗一天100来块钱,挖树的价格根据大小变化。”张如奇说。据统计,黄圩村苗木产业带动解决就业1500人,每年仅劳务收入就有4万元/人。

为了引导苗木产业良性发展,黄圩村在2008年成立了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主要承担指导村民的苗木花卉的引进、技术指导、防病治虫、产品销售等职能。此外,又新建了苗木花卉装车货场,为苗农及苗木经销商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服务。李乃明说:“苗木产业已经是黄圩村的特色产业之一,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更新苗木品种,生产出市场行情看好的新品种,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琪

通讯员 郑庆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