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道德新风吹拂南京城千万家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徐辉、袁剑雄……今年3月的一场“云发布”让全南京市民知道了,在疫情期间有些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事迹,从而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

小小一张“市民诚信卡”,不仅给诚实守信的市民送来了实惠,

还营造了“好人有好报”的氛围,激励更多人争做好人,弘扬诚信文化;

街头处处可见的“红马甲”、一张张热情灿烂的笑脸,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时刻温暖他人,成为南京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

时代进步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引领,社会和谐少不了道德建设正能量。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爱国敬业,坚定理想信念,取得显著成效。

育德,选树典型引领好人之风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座城市不能没有灵魂。

今年2月7日凌晨,徐辉同志为抗击疫情,在一线连续奋战18天,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她被追授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与徐辉一样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还有高淳公安分局淳溪派出所辅警袁剑雄,因连续作战、过度疲劳,年仅34岁的他突发疾病,再也没能抢救回来。

3月2日,第一期“南京榜样”通过“云发布”形式展现在市民面前,徐辉、袁剑雄被追授“南京榜样”荣誉称号,与他们一起获此殊荣的还有市第二医院疫情防控医护人员群体。

英雄本色,榜样力量。看完“南京榜样”云发布,市民们在感动之余,也汲取到了奋勇向上的勇气和决心。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郑以山说,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他将全力以赴,为全面疫情防控胜利贡献力量。高淳区法院团支部书记李晓洁在看完袁剑雄的事迹后,泪水不由自主流下。她表示,她要带领支部团员青年传递英雄的力量,在岗位上尽职尽责,挑起奋发有为的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这样的“云发布”举行6场,包括“最美医护工作者”“最美防疫先锋”“最美防疫志愿者”等在内的147人在云端与市民“见面”。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在“先进”们的感召下,尽己所能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如果说,模范精神是城市灵魂的一部分,那么选树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则是一项“铸魂”工程。如今,南京已有一套成熟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如采用行业单位及区推荐+先进典型工作数据库提取相结合的方法,评出月度“南京好人”,随后再选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

目前,我市已先后产生出200余位全国道德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南京市道德模范,近1000位“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南京好人”。

面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铸魂”工程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南京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老故事”如何在当下传承开去?我市成立了红色文艺促进会,整合资源,以更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如以雨花英烈为原型的话剧《雨花台》,自2015年9月28日首演,已巡演百余场,该剧展现了恽代英、施滉、许包野等雨花英烈在狱中顽强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观赏,引导他们在烈士精神感染下奋发向上。

铸信,全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位于溧水区的南京腾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水泥添加剂的企业。两年前,因为管理疏漏,工业残渣未及时清理,受到环保部门查处,企业的信用记录上也因此留下瑕疵。

经过严格整改和综合审核,今年7月,该公司终于依法修复了信用记录。“良好的信用需要长期的呵护。经历过这次考验,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也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坚守诚信,否则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该企业总经理董秋霞感悟道。

多年来,南京一直重视诚实信用建设,以“诚”筑“城”,构建诚信社会。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两全其美、以诚待人……”早在2015年,南京就发布全省首个市民诚信公约,内容涵盖立言、立行、立业、立学、立身等方方面面。

2016年,南京对符合条件的“诚实守信好市民”开通“市民诚信卡”,持卡者可享有多项优惠,如乘坐公交、地铁可打折。

2018年,南京入选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9年,在国家对36个重点城市的信用状况监测综合排名中,南京持续保持在前五名。

今年7月1日,《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南京“奖励诚信、惩戒失信”首次有了地方性法规依据。

诚信不仅是优秀品德,也让市民和企业关注、爱护自身信用,助推形成弘扬善行义举的社会氛围。

因多次献血被评为南京首批“诚实守信好市民”的黄智坚也是首批“市民诚信卡”的使用者,每次掏出卡时他都会觉得自豪,“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好人有好报’。”他说。

“以往每到过年,南京常会出现‘血荒’。随着无偿献血被纳入个人诚信‘加分项’,市民献血热情高涨,义务献血者和献血量迅速增加,一反过去‘春节血荒’的现象,血液供给保障水平创下了新高。”南京市信用办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守信激励政策相对应的,还有失信惩戒政策。如今,不少部门都制定了对应的实施细则,如交管部门于2018年出台《南京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交通违法与个人征信相挂钩,从而影响职业准入、个人信贷、车辆保险、评优评先等。

培苗,助力青少年扬起美德风帆

玄武湖畔,少年姚孜融跃上帆船,与浪花搏击。2017年他第一次接触帆船运动,从此开始了每周雷打不动的训练和寒暑假封闭式集中训练。这些年来,姚孜融获奖无数,他热爱扬帆的动作,更从中学会勇敢、独立、乐观、自信的品格。

近年来,南京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20年9月1日,南京市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开讲,这场主题为“全面小康、追梦成长”的课堂,以“弘扬抗疫精神、传承节俭美德、追梦全面小康”三个篇章,展现出南京少年在这场疫情中的成长和精神面貌。

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推选70名南京市“新时代好少年”,其中4名好少年入选“新时代江苏好少年”。通过“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网上发布,“新时代好少年”专题节目制作播出,进一步宣传了我市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了“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

志愿,汇聚奉献力量擦亮“城市名片”

他们不是“大人物”,而是奔忙在大街小巷、奉献爱心的“平凡者”。

截至2019年年底,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299.85万人,其中年度有服务记录注册志愿者169.24万人,占比超过56%。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身为95后志愿者,25岁的殷学强大年初七就从老家回到南京,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在南京南站承担引导旅客间隔排队、测量体温、疏散密集人群等工作。碰到志愿服务休整时,他也没闲着,得知血站告急,他毅然卷起袖子去献血;见社区人手不足,他主动加入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

殷学强说,他的心里一直有个“小青柠”的梦。

“小青柠”是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昵称,在那个火热的夏天,“小青柠”的青春活力和真诚服务,不仅深深印刻在参赛队员和观众的脑海里,更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用青春激情打造最美“中国名片”。

在南京,类似青奥会志愿服务这样的项目有很多,如和平文化志愿服务、红色文化志愿服务等,每个项目各具特色,吸引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投入其中、为之奉献。

如今,南京的志愿服务队伍已经形成规模,志愿服务标志“梧桐叶”遍地生根,志愿者之歌“最爱梧桐叶”时时唱响。

博爱之都有大爱。今年8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志愿者黄吉莉入选“最美志愿者”、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入选“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古泉社区入选“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为了营造全市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南京还充分利用节庆日、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期间,广泛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和“邻里守望”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精神进一步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努力倡导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

南京的“志愿之城”建设一直在路上。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茸 张源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