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晒汽蒸,巡河员“夏练三伏”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怀艳摄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项目晓庄互通,工人正在绑扎桥面箱梁钢筋模架。南报融媒体记者 严星宇摄

8月16日,南京气象发布今年第二个橙色高温预警。炎炎烈日下,还有一群劳动者在默默坚守。当天上午10点多,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巡河员俞宝正骑着电瓶车,从铜井河上游的铜井桥开始,向着河流入江的方向,慢慢地边巡查边向前缓行。车行到某处,他发现水面上有一根长约1米的枯树枝,还有一个塑料瓶。“这些都是刚从上流漂来的,”俞宝说着,掏出手机,打电话给打捞漂浮物的“打漂人”叶宣发,告诉他一会船行至此的时候注意打捞;走到另一处背水坡下,他又下车仔细查看,“这处背水坡500米处,6月底,曾有农民悄悄搭了个四五平方米的小披棚堆放工具,我发现后,立即上报社区对其进行了拆除。”因此,俞宝走到这一带时,总要仔细查看一番。

记者跟着俞宝走走停停,短短2.2公里的路程,花了大半个小时,南京气象预报当天最高气温将在37摄氏度以上,河堤上无遮无挡,连个躲太阳的阴凉地都没有,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淌下来,头发湿哒哒黏在头上。

长江江宁段上游支流铜井河全长2.7公里,其中2.2公里在新铜社区管辖范围,2018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各区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河长,负起辖区河长制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的“第一责任”。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立即组织落实“河长制”,在社区党委书记张兴明的带动和部署下,巡河员俞宝开始了每天两巡的日常巡查。“上级要求一周一巡,我们社区自加压力,巡河员及‘打漂人’每日两巡。”俞宝介绍。

说话间,驾驶着一艘长约4米、宽1.5米黄色塑钢船的打漂人叶宣发赶了过来,记者上了小船,体验水中“打漂”。本以为水面会清凉一些,可明晃晃的阳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反射,光线刺眼,人在其间,两头炙烤。头罩湿毛巾、身穿橘色救生衣的叶宣发双脚叉开,站在小船上,一边用竹竿轻点水面控制方向,一边用竹竿末端的网兜捞起水面枯叶。遇到河面漂浮的长树枝,叶宣发就把手中安装网兜的竹竿换成另一个安装弯钩的竹竿,用钩子把树枝带到小船近前,再徒手捞到船上。短短十几分钟,记者已经满头汗,还有点晕船。叶宣发告诉记者,他每天要这样在河面漂一两个小时,清理水面枯枝落叶、塑料瓶等杂物,现在是汛期,上流漂浮物比平时还要多,最多的时候,一天需拖运五六车杂物。

在铜井河与长江交汇的入江口,记者看到此处立有南京生态红线区域公示牌,得知此处是南京一级水源地保护区——长江子汇洲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00米内的准保护区,入江口对岸不远处就是南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也是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核心区。“对河道的巡查、打漂及整体治理,不仅仅是为了守护铜井河,更是为了守护共同的母亲河——长江。”俞宝说。

通讯员 周倩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怀艳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工程加快推进

手抓脚踩,钢筋工挥汗如雨

阳光炙烤下的迈皋桥地铁站东侧围挡内,火花四溅,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一片忙碌。孙庆朋穿着工作背心,对隧道钢支撑梁进行切割。他黝黑的臂膀渗着汗水晶莹发亮,厚厚的手套内甚至能挤出水来。

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南京“井字”快速内环的收尾工程,不久前新庄立交至华电西路段,已先后开放了红山路隧道和地面交通。而华电西路以北段,迈皋桥隧道还在推进之中。

8月14日上午,记者走入全封闭围挡内看到,现场地面摆放着钢筋笼、钢支撑,工人们各司其责,忙碌地进行焊接作业。由于隧道已经开挖,为保护基坑,需要架设钢支撑稳固两侧墙体,孙庆朋和工友们负责对钢梁进行切割与焊接。20岁出头的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全副武装,而是穿着工作背心。“穿长袖,一会工夫衣服就汗透了,黏在身上不舒服。”孙庆朋说。记者注意到,小孙蹲在地上工作一会,汗水就顺着眉毛、脸颊往下滴。他脱下手套给记者看,翻过来拧一下竟然有水滴下来。

钢梁焊接好后,在起吊机配合下,安装至尚未作业的基坑上方。在基坑南侧,百十根钢梁、钢管支撑下,数十名工人在14米深的底部绑扎钢筋。虽然基坑内的阳光不是很辣,但记者站在边上几分钟,就感觉异常闷热。工人贺兆红与工友们抬着一根根钢筋送到指定位置,再对接口进行固定。贺兆红告诉记者,目前做的是隧道的底板钢筋固定和绑扎,只有全部做完,才能正式浇筑底板。在坑底施工像洗桑拿,一个上午,除了项目上送的绿豆汤,他自己带的水要喝两大杯。

据施工单位中铁四局工程部长张强介绍,迈皋桥隧道全长1420米,华电西路红绿灯口以南600米基本建成,目前实施的是路口以南500米隧道明挖段施工,两侧隧道预计年底前可在红绿灯口下贯通。在高温期间,他们在现场设置空调休息室,工人可进入乘凉与喝水。

与隧道的深基坑作业不同,其北段的晓庄互通,数十名工人在毫无遮挡的桥面上绑扎钢筋模架。在阳光的暴晒下,工人手上摸的、脚底踩的都是滚烫的钢筋。一搭、一勾、一扭,王光启熟练地将一根铁丝绑扎在钢筋上,而这样的动作他一天要重复2000次。“最热的时候可以休息,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就是最普通的劳动者,这点苦不算什么。”王光启站起身来擦了擦头上的汗,仰起头将一瓶水喝完。

建设单位南京城建建管集团现场负责人杜展展介绍,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剩余段落的建设。在高温下施工,他们已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高温防护工作,确保清凉物资供应充足,保障工人高温下的权益。目前迈皋桥隧道北段已进入隧道底板施工阶段,晓庄互通完成桩基50%,桥墩柱完成33%。该互通为地上3层,最高24米。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通讯员 王子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