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南钢。
因“钢铁报国”而生长,由“钢铁强国”而发展。
1958年,南钢诞生在南京长江之畔。在这里,南京产出江苏“第一炉铁、第一炉钢、第一根钢材”。这里成为“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全国地方冶金“十八罗汉”之一。
进入新千年,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服务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南钢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2000年9月,以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部分钢铁主业资产投入发起设立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南钢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结合发展战略规划,积极主动利用资本市场,产融结合,走出一条持续稳健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南钢样本”。
南钢股份董事长黄一新表示,站在上市20周年新的发展起点上,南钢股份将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抢抓机遇,构建行业领先的“产业—资本”发展平台,助力公司战略进化,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制造业标杆企业,南钢未来将以“指数级增长速度成长为全球化高科技产业集团”为发展目标,以“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为愿景,立志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做世界级智能化工业脊梁。
坚定探索
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形成“南钢样本”
“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南钢也充分认识到,越是传统产业,越要重视资本市场,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趋势,借力资本,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00年上市以来,南钢股份始终积极探索产融协同发展,有效借助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资本运作。
20年来,南钢股份通过资本市场累计实现直接融资合计24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72亿元,占比约70%,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从上市初始钢材产量110万吨、主营收入34亿元提升至2019年年产钢1097万吨,营业收入480亿元。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南钢股份上市20周年“大事记”上的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炼钢人”的汗水;每一串脚印,都透露着南钢产融结合发展的坚定与执著——
2003年,南钢实施了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例要约收购,引入复星作为战略投资人,实现了实际控制人和股东变更的平稳过渡。通过要约收购,南钢也转变了机制,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资产质量,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提升了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5年,通过公开增发的方式,完成了南钢股份上市后首次市场融资,全部用于中厚板(卷)项目,奠定了南钢在中厚板行业先进地位。
2010年,完成收购控股股东钢铁主业资产,融资规模90.92亿元,实现钢铁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形成了板、线、棒、带、型材等五大产品体系,行业地位大幅提升。
2017年,抓住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红利,定增募集资金17.88亿元,主要用于超低排放、高效发电、智慧中心项目,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7月,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解决了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归母净利润进一步增厚,整体盈利水平增强。
与此同时,南钢股份提倡“共创共享”的企业文化,实施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首例标准的员工持股计划,自2017年连续三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促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南钢还积极推动子公司证券化,倒逼其加强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从配套企业转为市场化平台,促其业务更精更强,钢宝股份、金恒科技先后挂牌新三板。
“以创新提质效、以转型促发展”。近年来,南钢实现了华丽转身,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人均产钢、人均利税、人均利润等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稳居行业前三,连续3年荣获行业综合竞争力最高等级“A+级竞争力极强”企业,钢铁行业卓越品牌国际竞争力十强企业;95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者先进水平,优势高端产品成功应用于可燃冰开采“蓝鲸一号”、第三代核电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华龙一号、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等众多大国重器(工程)。
探索路上,南钢利用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发展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形成了“南钢样本”:抢抓国家战略政策机遇,积极主动谋转型;坚持主营业务方向,筑牢企业发展产业链;坚持创新突破,谋企业发展新篇。
南钢将在“追求伟大”进程中做好“布局”和“赛道”选择,并迭代进化品牌、价值观、企业文化,切实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他们正倡导和坚持六大新思维:战略生态化、组织平台化、人才合伙化、领导赋能化、要素社会化、运营数字化,按照“平台+小前端(项目、自主经营体)+生态组织”的未来主流组织模式,进行组织状态的大变革,推进团队协同效应最大化,进一步深化钢铁主业的高效率低成本智造。
孜孜以求
打造“绿色”“智慧”“高科技”新南钢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1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南钢在企业发展中也深刻体会到,在日新月异的经济浪潮中,创新是企业做好、做久的内生动力。南钢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质量品牌,全面提升南钢的创新能级,奠定行业创新引领者的地位。南钢积极探索产融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生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实践着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和飞跃。
在新时代,“绿色”“智慧”“高科技”已经成为新南钢的新特征。
——绿色。南钢股份20年来始终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系统、主动、持续环境改善投资,高标准配置了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推动重点环保项目的高效运行,南钢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向全流程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制造方向的转变,逐步实现南钢与社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特别是近三年来,南钢聚焦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等维度创新,投入70亿元进行环保提升,加大投入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全面打造“城市化+生态化”厂区环境,投入1亿元以上将70万平方米江岸滩涂覆绿为湿地生态园,建设“工厂花园”,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区,打造“与众不同”的绿色钢企。
——智慧。南钢聚焦“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和“一切数字业务化,一切业务数字化”,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体化智慧中心,从决策、研发、采购、营销、生产、物流、质检、财务等各相关方互联互通,直接触达用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敏锐洞察、个性定制,用更短的研发周期、更低的制造成本、更优的产品质量、更好的客户体验来提升产业链价值,立志把企业建设为绿色智慧发展、产城融合的典范和美好生活家园。
南钢股份今年建成投产的JIT+C2M智能工厂,集成5G、智能机器人、无人立体仓储、AGV小车等新兴技术,是南钢经营理念革命、生产流程再造、重构经营生态的样板项目、灯塔工厂,是世界首条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配件化、零件化、柔性化生产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使生产钢铁工业品像生产“消费品”一样,实现全球化定制配送。
智慧南钢,离不开创新。近年来,南钢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深层次、高起点的长期、稳定的科研和人才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行业优势智力源和技术源,抢占科技高地,引领行业面向未来。截至2019年底拥有有效专利1108件、其中发明432件。其中,多项专利获得国家省市专利优秀奖。
南钢股份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的经费投入,确保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完善技术合伙人等创新激励制度,让南钢奋斗者干劲更足;在前沿领域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整合调动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具备全球高度、中国速度的高端创新平台,拿出更多‘硬核’产品,助力国家大国重器建设。
——高科技。技术创新是产品研发、产品创新的前提和关键。2003年以后,南钢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产销研学用“一体化机制,以“品种研发推进、拓展高端用户”和“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生产”为双核心,聚焦于拳头产品和品牌,聚焦于海洋工程、新能源、石油石化、轨道交通、汽车、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品种钢材和高端品种钢材。
目前,南钢拥有3条板材及8条特钢生产线。通过国内外170多家知名企业认证,出口130个国家和地区。南钢股份已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用特殊钢的主要供应商,部分非调质钢达到国际水平。
永不止步
成为世界头部企业打造最具投资价值公司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十四五”时期对于南钢同样至关重要。面向未来,南钢的战略部署有哪些?
黄一新介绍,南钢的“十四五”规划,从时间上来说,是“1+2+7”,是一个10年的规划;从企业层面来说,一个是南钢联的层面、一个是南钢股份的层面;在南钢联的层面提出在未来五年销售收入要超过两千亿,管理市值要超过千亿美金,同时要成为绿色、智慧、高科技的产业集团。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提出要成为世界头部企业,这是我们提出的战略目标。”黄一新强调,“最近,南钢把公司战略分为十个模块,公司的整体战略、创新、组织、全球化、市值管理等十个板块。南钢股份这块,我们要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十四五”期间,南钢股份围绕钢铁制造、组织能级、创新、数字转型、绿色发展、全球化、资本市值等方面编制规划,重点推进以下工作:通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效率效能的输出等,做大做强钢铁板块;推进组织变革及组织效能提升、数智化人力资源体系构建;围绕高端研发平台规划、新产品研发规划、数字研发建设等,打造具有产品力、品牌力的科技企业;在数字转型上,布局数据中心,推进工业互联网智慧产业建设,做世界级智能化工业脊梁;在绿色发展上,进行全工序节能诊断与装备改造规划,打造城市钢厂标杆和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在全球化方面,优化产业布局、产品生态、要素资源配置,形成“逆全球化”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方案;在资本市值上,构建“产业-资本”生态圈,推动各业务平台资产证券化,优化资金管理和资源调配,构建资金生态体系。
数说南钢股份20年
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
2018年,精品钢突破1000万吨,当年实现净利润47亿元;2019年钢产量达到1097万吨,位列世界50大钢企第39位。
智能制造C2M
建成首个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
“JIT+C2M”智能工厂,实现柔性生产和全球化定制配送;正在建设中的智慧中心将实现远程化生产和无边界协同。
直接融资243亿元
上市以来,南钢股份实现直接融资24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72亿元,占比达71%。融资资金均用于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及超低排放等项目。
现金分红53.65亿元
充分维护全体股东权益,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自2000年上市以来,南钢股份实施现金分红53.65亿元,分红比例达41.36%。
股权激励181人
2015年,实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首例标准的员工持股计划,共计3648名员工参与。2017年,分三期对181名核心骨干实施股权激励,打造利益、事业、命运共同体。
节能环保投入70亿元
累计投入70多亿元,推进超低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工厂花园和4A级工业旅游基地,构建绿色发展体。
投入扶贫资金2500亿元
制定《精准脱贫工作三年规划(2018-2020)》,3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
研发投入3%
自2013年以来连续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超过3%,多项研发成果顺利转化为重磅级产品,用于多项大国重器和重点工程。2019年,先进钢铁材料销量突破137万吨。
本版撰稿 邵启明 王健
本版图片
南钢股份资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