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宁高校全面复学书记亲授“第一课”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徐琦摄

阔别学校8个月后,南京高校的学子们迎来全面返校,重启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从这次超长时间的离别中,学生们能够体会什么、学到什么?在高校师生们全面复课之际,多所高校党委书记走上讲台,亲授“第一课”,谈起了他们的感悟。

东大左惟:

努力成为服务社会和人民的有用之才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说,此次疫情对全球各国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不仅在考验各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同时也是不同价值观比拼的大舞台。

救人为要还是救市为上、能救尽救还是选择救人、封城停摆还是放任自由?左惟从不同的角度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抗疫表现,他认为,中国的抗疫表现充分体现了我们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大国担当。

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为了解决医疗资源挤兑问题,实现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与“应治尽治”,调集大量资源,支持武汉短时间内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十几个方舱医院……结合东大在此次战疫中表现,左惟认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观在疫情防控中全面呈现。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左惟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一以贯之紧紧依靠人民,他希望同学们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成为服务社会和人民的有用之才,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南师大陈国祥:

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历程

“你们不仅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生力军和‘筑梦人’。”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国祥用“守正、创新、开放、奋斗”四个关键词,表达对学生的期待。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可以说,无论是世界和国家的大环境,还是你们身处的小环境,都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

“1919年,吴贻芳先生从金女大毕业,成为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面对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和旧社会的不平等,吴贻芳决定把民族解放和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使命,她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担任金女大的第一任中方校长,并为南师留下了传承至今的‘厚生’精神。

“我校教科院的侯晶晶教授,面对苦难,以超常的毅力,坚持自学数十年,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

陈国祥说,以守正应变局,以创造开新局,以开放塑格局,以奋斗铸胜局。

陈国祥希望同学们,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自己的人生历程,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路上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南邮刘陈:

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为国家作贡献

“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将新技术、新手段作为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从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原因。

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疫情中,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面对这种新型病毒,不到一周就确定了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出了病毒毒株,及时推出了多种检测试剂,迅速形成了治疗方案,为疫情防控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健康码”“网络购物”等便捷的手机服务,为疫情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国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和通信技术的普及,成为抗疫斗争的一大优势。

“南邮作为一所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疫情之初就广泛动员,发动广大师生实施科研攻关。”他介绍,由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疫情联防信息电子登记系统”在山西等多地的超市、检查站、社区、园区等防控重点场所推广使用;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由南邮教师创办的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先后为武汉方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鼓楼区开发了“新冠肺炎病程预测系统”、“人工智能管控平台”和“疫情分析大数据平台”,成为政府、医院开展人员排查和疾病治疗的有力武器……

“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刘陈呼吁,南邮人将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通讯员 李小男 徐翎 张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