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南邮轩供图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这句话均被提及。
连日来,记者采访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多所南京高校了解到,我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如何让他们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享受运动的乐趣成当前“以体育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
抽测指标连续下滑
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对江苏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身体素质抽样测试,这一工作,江苏省教育厅已经连续做了12年。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大一新生的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等指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记者看到,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级江苏籍大一新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合格率为78.78%,而这一数值2017级大一新生为81.00%,2016级大一新生为84.39%。
数据还显示,2018级江苏籍大一新生中,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发展严重失衡,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起来的占40.46%。与“十二五”末相比,男生、女生耐力跑分别增加了15.9秒和12.6秒;大学生超重率分别增加了3.2%和2%。
教育厅对2017级大一年级新生首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各地高中阶段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其中,高中阶段各年级已按标准开设体育课的百分比为:高一99.30%,高二98.73%,高三上学期96.92%,高三下学期91.16%,调查显示体育课开设率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减少。
对2016级大一新生体育和健康素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省高中阶段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有55.1%;高三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较重,有33.6%的学生在晚上11:00至0:00休息。高中阶段仅有49%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72.5%的寄宿生在休息日不会进行体育锻炼;高中阶段周末安排也以学习为主(45.2%),进行户外活动的不到三成。
“从小到大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孩子们很难抽身去运动,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说,如何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是大学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各校绞尽脑汁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学生们动起来,各个高校除了推出一些硬性的举措如打卡跑操、改革体育课、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一项体育特长外,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上,想出了各种办法。
南京工业大学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体育第一课。据介绍,这堂名叫“上体育课了——欢迎2020级新同学”课堂上,不仅有老生们的舞龙舞狮、啦啦操的表演,还有世界冠军、跑步明星与新生零距离。
“接下来,面对新生,我们还将举办2020校园定向&健身盛典。”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天峰介绍。校园定向活动,参与人员需要五人成组(其中至少一名是异性),全程走路或跑步,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健身盛典活动,将由多位国内顶尖健身教练带领大家玩遍目前最流行的健身项目。“无需任何健身训练基础,动作无所谓对错。我们的目的就是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呼吁同学们参与到南工大火热的健身热潮中来,在4年里收获一个强健的自我。”
南京邮电大学则是给学生们发体育奖学金。“体育课成绩满分、早操全勤、体质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评选。”南邮体育部主任朱建勇介绍,该项奖学金由该校校友李健捐资设立。李健表示,在人的一生中,健康最重要。同时,健康的身体是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拥有健康的体魄,早已是国际顶级机构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设立健康奖学金为的是鼓励学弟、学妹们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锻炼,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
去年获得该奖学金的女生王玥来自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她体育课上选的是自己喜欢的羽毛球,另外每周3次坚持长跑5公里,参评学生中综合测评分数最高。
东南大学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身体素质对抗赛。
“项目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东大体育系副主任智永红介绍,一个人厉害不算什么,整个班级都厉害才能最终获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班级内营造更好的运动氛围,带动所有人都动起来。
“我们还经常举办各种小型的达人赛,比如掷沙包、平板支撑等,”朱建勇说,只有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他们才能真正爱上体育,养成运动的习惯,主动去运动。
毕业前,江苏所有高校学生都将拿到体育等级证书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在校大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江苏省教育厅还将对全省所有高校的毕业生进行体能测试,并颁发证书。该证书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一样设置编号,网上能查。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相关人士介绍,此前,他们在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颁发优秀等级证书,成绩达到60—89.9分的颁发合格等级证书,不及格和免测的学生不颁发等级证书。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此举还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负责此项工作的智永红说,希望将来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像关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六级证书一样关心学生的这个证书,这样来倒逼学生们对运动的重视。
据介绍,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证书引起重视,部分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已经将颁发这一证书设为专门的环节。
本组撰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