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选址生态科技岛,为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和技术支撑;
以水科学为先导,逐步形成以研发、技术转化为核心的生态环保产业链;
汇聚起人工智能创新链集群,高质量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区;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上午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新加坡贸工部共同推动形成,也是南京迄今为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整体合作项目,是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近年来,生态科技岛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科学”“生态”主题,以“新发展理念”助力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建设,引领“生态文明之舟”扬帆远航,不断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长江经济带,崛起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驶下夹江大桥,上了环岛江堤,路面两侧花海扑面而来:红的、紫的,粉的、黄的,蓝的、青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江风中争奇斗艳;岛内,同样被鲜花、林木、草地包围的一洼洼池塘、一条条沟渠,河水清澈,游鱼穿梭,水鸟嬉戏。
“细高腿、尖长嘴、全身白色的是白鹭,外形像鸡却又会游泳的鸟叫黑水鸡……”日前,一位在此观鸟、拍照的护鸟志愿者介绍说,“现在的江心洲,观察到的鸟类已有20多种,不少一度很难见到的鸟类也纷纷回归,说明这里的生态变好了。”
沿着岛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主次干道游览一圈后,记者来到一座背靠江堤的小游园,几位老人正在锻炼身体。“现在的江心洲,就是一座大公园,我们的家就像安置在大公园里。”一位老人一边压腿锻炼,一边开心地说。
“江心洲生态环境如此优美,与当初的科学规划分不开。”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围绕“科技”“生态”主题,11年前,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项目启动,在生态建设上,规划确立了7大类56项生态指标体系,比如:全岛生态保护用地占比要达到55%;江堤内外3平方公里的自然滩涂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乡村河道疏浚拓宽、连片成网,内外水系贯通全岛……
围绕科学规划,近年来,生态科技岛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环境、生态绿色花园城市品质不断完善。目前,环岛22.4公里354万平方米的滨江景观带已建成128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的江心公园、10万平方米的青奥森林公园公共绿地均已建成开放。全岛综合绿化覆盖率达70%;100%绿色建筑,其中70%达到绿建二星标准。
中部核心区域,近5平方公里的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建设进展迅速,形成了“一心、绿轴、水轴、三横、三纵”的海绵系统格局和“绿链绕城、绿水相融”的生态格局。“可呼吸”的道路遍布全岛,实现了“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要求。
通过对森林、湿地、池塘和泥潭资源的科学保护,大江侧滨江风光带示范段已建成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圈。其中,风景秀丽的环岛路,已成骑行、慢跑、马拉松比赛和游园休闲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南京市又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选址生态科技岛。围绕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生态科技岛积极聚焦科学技术研发、绿色低碳发展、高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整合45家生态环保及相关领域新研机构,与数十家境内外高校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交流合作,组建了绿色低碳战略智库;同时聚焦科技研发、场景应用和产业发展,组织相关新研机构、龙头企业,协同建设智慧“生态眼”等重大平台,为长江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预报预警提供智力支持;并围绕破解重化围江等难题,集成开展重大核心技术攻关。
8月18日下午,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新址在生态科技岛江岛智立方揭牌,标志着该中心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建设高水平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为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和技术支撑。”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聚焦水科学产业,助力长江大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科技岛绿色低碳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
据介绍,在产业定位上,生态科技岛全力构筑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以水科学为先导的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发展的“双轮驱动”产业体系。其中的水科学产业,规划形成了“一镇二中心”格局。其中的“一镇”,即“永定水梦小镇”,其外环为长江滨江绿色滨水湿地型生态景观带,中环为横U形水科学产业集聚区;“二中心”,分别指胜科国际水务中心、未来水中心。
“胜科国际水务中心由新加坡胜科工业集团独资打造,2016年3月开建,今年元旦竣工交付。”在国际水务中心大厦,胜科国际水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该中心是生态科技岛上首座落成的水务研发主题园区,旨在借助物理空间的共享,构建水务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成为全球水务解决方案的交流和共享社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多个项目入驻,比如新加坡胜科工业、Xylem、南京江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南京知化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等,他们正与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展开合作。
10月24日,由胜科工业全资子公司胜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共同投资的胜科IWH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在生态科技岛揭牌。“长江江豚科教中心采用先进多媒体互动技术,集宣教与沉浸式体验于一体,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帮助提升全民参与长江大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生态科技岛水科学产业的发展势头,很快引起世界同行的关注。2018年5月,第15届世界水与污水前沿技术大会选择在生态科技岛举行,这也是这一盛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21国水科学大咖参会纵论水治理;连续4届的国际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也先后选择生态科技岛举行,数百名中外院士、企业代表围绕水科学及水环境治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8年,国际水协会第二全球运营中心在生态科技岛落地。凭借这一平台,2021年起,国际水协会将在宁举办两年一届的“国际水周”活动,吸引全球水产业资源、水技术专家来到南京。
这些论坛以及世界级水科学机构的落地,也加速了生态科技岛的人才集聚。曲久辉院士、安娜院士、白勇院士、余钟波教授……大批世界顶级的水科学人才集聚生态科技岛,开展项目合作。比如,余钟波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登岛,注册设立南京水研答水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水利水环境流域防治的科研与创新。
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科技岛以水科学为先导,充分发挥胜科国际水务中心、国际水生态创新中心、IWA全球第二运营中心等平台功能,已先后引进了国恒节能环保、英达生态科技等知名企业,培育和引进沅芷生态、锋晖新能源等生态环保类人才项目20余家,逐步形成了以研发和技术转化为核心的生态环保产业链。
铸就创新链集群,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区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的人工智能发展,也在生态科技岛风生水起。
4月10日,江心洲国际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岛建设研讨会在生态科技岛召开;
4月25日,生态科技岛携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推出CAAI云论坛系列活动,通过远程直播的形式献“智”聚力,深入交流探索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与产业趋势;
5月7日,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AI研发总部基地项目摘牌,21天后正式开工建设,生态科技岛又添一人工智能产业重要载体;
6月23日,以“数字生态互联,产业云启未来”为主题的腾讯云启产业落地峰会召开,全国首个数字化云启产业基地在生态科技岛正式开园;
6月24日,“AI+产业应用与发展论坛暨南京创新周海外伙伴创新对话”在生态科技岛举行,通过云端对话吸引30万人次在线观看;
7月23日,国家工信安全中心AI研发总部基地企业入驻签约仪式在生态科技岛举行,赛昇信息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南京中科齐信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入驻AI研发总部基地;
8月29日至30日,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0)在生态科技岛举行,通过线上演讲与直播通道,1场大会论坛、4场同期活动、6场前沿方向专题论坛、7七场特邀报告,累计吸引在线观看930万人次;
9月26日,生态科技岛会同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及北京交通大学,在北京召开生态科技岛招商引才(北京)推介会,宏芯图鲸高科技、数科网维云服务总部基地、金控数据智慧水务及王喜波人才团队等4个项目签约落户生态科技岛;
……
围绕人工智能,仅今年至今,生态科技岛就先后举办10多场重量级活动,而这仅是生态科技岛聚力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生态科技岛聚力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区建设成果显著:
——定向引进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瞄准创新链、价值链,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方向,梳理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建立目标库。
——搭建平台,超前布局算力赋能。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紧扣人工智能产业“卡脖子”的算力资源为核心,启动了英伟达全球首个并行计算超算中心的示范建设,并以英伟达中国500家生态企业为资源池启动企业导入。
——人工智能龙头产业增长发展迅猛。截至当前,已完成腾讯云启(南京)基地、国家工信安全中心AI研发总部基地、英伟达南京AI
CITY创新赋能中心、赛昇信息技术研究院、科大讯飞智慧城市华东总部、海飞科芯片研发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江苏会员中心、新加坡创业行动社群、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扬子晚报5G融媒体实验及产业推进中心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签约落地。目前,包括文远知行南京公司、哈工大智能机器人基金、出门问问研发中心等一批储备项目正在落户洽谈和推进中;沈向洋院士产业创新平台及天准科技第二总部项目已就合作意向签署备忘录。
有关业内专家表示,作为国内唯一国际合作人工智能示范区、南京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两极支撑”中的重要应用示范区,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创新链集群已初步形成。
“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得力于管委会基于产业特性及人工智能产业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基石’所作布局。”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一是搭建平台,超前布局算力赋能。为培养本地的独角兽AI企业及龙头,管委会紧扣人工智能产业“卡脖子”的算力资源为核心,建设了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久前,英伟达南京创新赋能中心在生态科技岛正式建成并完成部署。该中心的建成,已受到国内科技圈的高度关注,未来将为南京各科研机构和AI初创企业提供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算法开发算力平台,协助AI研发人员使用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环境、与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和技术资源同步接轨。下一步将以英伟达1010家生态企业为资源池启动企业导入,用人工智能最稀缺的生产工具和算力资源吸引企业,带动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起飞。二是创新制度,营造最优政策环境。以建邺区《关于加快人工智能示范区发展建设若干措施》为抓手,通过研发投入补助、实缴注册资本补助、向特色初创企业提供免费载体等方式,给与人工智能企业专项支持;同时充分借鉴上海、深圳等科创大市的做法,正在出台一批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企业,能够有效帮助其起步、发力和腾飞的产业扶持政策。三是开放数据,建设示范智能城市。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在驱动全球产业结构、经济运行、城市形态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目前,生态科技岛已发布新型公交都市等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并开发数据支持属地人工智能企业先行先试;同时以数据及应用场景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生活。下一步将尽快实施数字孪生岛战略,开放数据,支持应用场景落地,以整个生态科技岛AI化、数据化来促进产业的繁荣。
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生态科技岛将继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生态科技岛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整治、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等,高质量打造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制订产业专项政策,争取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租金优惠、信贷支持、证券融资、政府采购、对外合作等政策优惠;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和水科学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将生态科技岛打造成为长三角高端人工智能和水科学产业集聚区,进而凝聚一批高价值、高效益、高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高端研发、应用示范、创新集聚”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先行先试,推广绿色智慧生活方式。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融入岛民生活,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综合应用,打造人工智能低碳智慧应用全新体验模式,形成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能设施等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低碳智慧应用全新体验模式,在全社会持续渗透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推进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本。
本版图文 潘宇豪 杨亦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