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做好“必答题”,实现“河常清”

2022年0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京日报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之下,南京更有责任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走在前列,展现南京作为,作出南京贡献。

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入江河道水质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也是南京水环境整治始终紧抓不放的重点。

早在2018年,南京就建立了省控入江河流断面水质提升领导挂钩负责制,由市主要领导每人认领一条需要重点整治的入江支流,高位协调、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有力推动了一批水质达标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南京保持了入江河道水质总体稳定,但汛期高水位下,部分入江河道出现水质波动,水环境提升工作暴露出短板。汛期结束,距离年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卷”时间只剩4个多月,开展入江河道整治攻坚,稳定提升水环境,南京正在全力答好这一“必答题”。

应对高水位考验,南京入江河道水质总体稳定

宝塔桥断面位于金川河入江口,是省考断面之一。

站在桥上观察水体,金川河入江口河水清澈,保洁工人撑着小船正在打捞河面的漂浮物。立在河岸的一块LED显示屏上列出了河道水质监测数据,数据表明,当天宝塔桥断面氨氮、总磷等指标均已达到Ⅲ类。

不过,记者注意到,河道两侧水生植物有不少已经枯黄,河岸护坡也有不少植物已经枯死,露出泥土。市水升办负责人介绍,这是高水位长时间浸泡的结果,“植物浸泡枯死在所难免,但如果不及时清理,腐烂的植物会影响水体透明度,导致水质下降,这也是我们近期防范的重点。”

南十里长沟位于宝塔桥断面上游。整治前,这里是一条臭水沟,周围环境脏乱差,经过整治,原本河道两侧的违建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的公园,不少市民聚在这里休息、纳凉。从亲水平台往下看,河道里的曝气装置正在汩汩冒泡。附近居民反映,整治后的南十里长沟变清了,由于前段时间水位太高,水位下降后,河道看起来虽然还有点浑浊,但走到近处也闻不到异味,“比起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南十里长沟水质达标。

“经过多年整治,南京入江河道水质提升成效显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列入国家、省“水十条”考核的22个断面水质总体稳定。1—7月,水质优良(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持续保持100%,较上年同期(100%)持平,无劣Ⅴ类断面,其中,10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平,占比45.5%。

省控入江支流方面:1—7月,全市7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水平,其中秦淮新河(节制闸)、北十里长沟西支(化工桥)和城南河(龙王庙)水质为Ⅱ类,金川河(宝塔桥)、外秦淮河(三汊河口)、北十里长沟东支(红山桥)和滁河(滁河闸)水质为Ⅲ类。

市控入江支流方面:1—7月,全市21条市控入江支流中,20条水质达标,达标率95.2%,较上年同期(52.4%)上升42.8个百分点,大幅改善。其中,17条水质达Ⅲ类及以上水平,占比81.0%,较上年同期(47.6%)上升33.4个百分点。

大汛之后,需清醒看到河道整治短板

尽管入江支流水质总体稳定,但今年汛期,部分河道还是出现了水质波动的情况。此外,南京还有数个跨区域水体,此次超长梅雨季带来的超高水位,暴露出一些河道整治中的短板。

根据市生态环境局跟踪监测,进入汛期以来,受连续强降雨、沿线污水下河影响,外秦淮河三汊河口断面水质多次出现波动,汛期共有6天出现氨氮超标,水质为劣Ⅴ类,同时,外秦淮河七桥瓮断面也在汛期出现了水质波动。

南京主要跨界水体有水阳江、石臼湖、便民河等。便民河为我市21条市控入江支流之一,上游位于镇江市,下游在我市栖霞区,目前这条河道水质还没有达标。

据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水务局分析,经过大汛的“大考”,我市入江河道水环境提升存在以下问题:

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根据检测排查,1400公里污水管道有173公里(占12%)存在较大缺陷,需通过工程措施改造;主城及新六区还有近20平方公里污水管网空白区,仍存在污水下河现象。

出现强降雨时会发生溢流污染。今年汛期,南京降雨量明显偏多,且接连遭遇中到大雨,污水系统水位持续偏高,截流系统连续溢流,暗涵及雨水管网淤积冲刷较多,加之一些片区雨污分流不完善,部分区域雨水泵站前池来水清污不分,混流污水入河增多,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和感观。

排涝泵站排水水质普遍较差。今年梅雨季,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加强对排涝泵站前池监测,坚持一日两测,收集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监测显示,重点断面沿线105个排涝泵站共有36个泵站出现闸内或排水水质劣Ⅴ类,泵站劣V类水向河道直排,必然会导致河道水质波动。

跨界水体需要共同治理。目前,我市与镇江市跨界的部分水体水质依然不稳定,便民河上游来水超标,导致在我市境内的断面水质不达标。

记者了解到,对汛期暴露出的短板问题,我市已经分类制定针对性治理举措,抓住当前河道水位下降有利时机,一批整治工程已经启动实施。

剩下不到5个月,南京要这样做

市水务局局长程军表示,大汛之中暴露出入江河道水环境整治的短板是一件好事。在接下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各相关部门将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入江河道水环境提升攻坚。

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城南、江宁城东等14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预计至年底,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55万吨提升至300万吨以上。加快完成年度5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同时,抓紧完善明年管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针对进水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厂,跟踪督办“一厂一策”提升方案落实。

开展雨污分流攻坚。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南京将基本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全市计划实施5220个片区雨污分流新建和2854个雨污分流建成片区“回头看”,这些都将在年底“交卷”。

抓紧实施河道溢流污染治理。程军介绍,市水务局已经编制完成《南京市城市暗涵整治及雨水管网清疏专项工作方案》,接下来将指导各区加快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计划,“一片一策”“一处一案”扎实推进整治清疏工作。

强化重点河湖水质保障。推动各区加快河道水环境整治建设和监测排查劣V类水体整治整改,力争年底基本完成;切实强化河湖维护调度和附属设施运行管控,加强水体保洁和岸带清理,适时适量补水活水,全力保障河湖水环境质量。

加快河道和岸坡植物补种和清理。受到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影响,大多数河道的水生植物和临岸植物都出现枯死现象,目前相关区已经启动沉水植物清理、打捞和补种,岸边的景观绿化带也在进行补种,同时开展河道水质提升设施排查,对出现问题的装置进行维修,建立常态化管养机制,及时清理漂浮物,完善河道应急措施。

加快宁镇跨界水体保护合作。栖霞、江宁、溧水和句容“三区一市”政府在两市政府跨界合作基础上,尽快形成细化工作方案,落实联席会议、应急联动、联合监测等制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跨界水体水质稳步提升。

南报融媒体记者 江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