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星球48科幻电影极限赛”到科幻电影产业论坛,从“赛博星球跑”到科幻电影展映……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将为南京市民呈现出一周的视听盛宴。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相关情况。本届电影周在延续去年的基础上,向科幻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化方向深化升级。
以牛首山为基地,搭建国际化“科幻谷”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幻电影和科幻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电影产业发展道路。去年首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的举办,迅速抢占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历史性机遇,让南京成为中国以科幻电影为核心、全面发展科幻、影视、科技跨界融合产业的科幻电影之都。
今年8月,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科协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在重大政策利好背景之下,迅速在蓝星球科幻电影周活动平台基础上,推动产业化落地,“科幻谷”应运而生。据悉,本届蓝星球电影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科幻产业座谈会,依托南京影视公共服务中心,整合联动多方资源,打通影视产业上下游,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汇聚人才,为各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便利条件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进行影视、科技产业方面规划与布局。
南京将以牛首山为基地搭建国际化科幻影视科技产业平台“科幻谷”,以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为契机和依托,构建以科幻电影制作基地、影视科技园区、科幻电影人才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平台,并推出扶持科幻电影人才、剧本、技术、企业等多方面政策,吸引全世界优秀科幻电影人才、优势资源、产业项目到南京落地生根,实现中国科幻电影和电影工业的集群式发展。著名导演陆川及其重要科幻电影项目《749局》成为落户“科幻谷”的首个电影人工作室和首个科幻电影项目。
面向全球启动征集,打开科幻电影多元发展新视角
今年9月,本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面向全球启动影片和创投项目征集。作为中国首个科幻电影主题活动平台,蓝星球进入第二届受到业界更广泛认可,在疫情影响大背景下,蓝星球的科幻影片数量以及创投项目质量都比首届明显提升。第二届电影周共征集到297部影片,来自德国、日本、波兰、法国、丹麦、挪威等2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视野更广阔,不同国家地域的社会文化与科幻融合,精彩纷呈。
今年“蓝星球”推出“蓝星球48科幻电影极限赛”,短短两周就有50多个科幻电影团队报名参赛,其中不乏参与《流浪地球》等重大科幻电影项目的团队。最终组委会选出8支队伍,他们需要在12月1日至2日两天内完成科幻短片的创作、拍摄和制作。这种挑战极限的科幻电影创作方式,对于发现青年电影人创造力、激活中国科幻电影创作形态意义重大。而本届电影周推出的“法国电影新浪潮科幻主题展映”,也为探索科幻电影多元化方向提供了新视角。
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组委会发布了本届电影周评委会阵容,陆川领衔主竞赛单元评审团。金牌策划、监制王红卫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重要推手,曾参与《流浪地球》等重磅国产科幻电影,2019年王红卫就作为主竞赛单元评委来到首届蓝星球。这一次,王红卫的身份是创投评委会主席和年度创作导师,统筹今年蓝星球创投评审工作,并为青年电影创作者提供创作指导。来自中影股份、腾讯影业、华纳中国等一线电影公司的资深制片人,将和来自科普作协和院线的专家一起组成“创投评审矩阵”,为本届蓝星球创投进行全新角度评估点评。
以“共情”面对时代挑战,展现国际化视野格局
蓝星球旨在以国际视野、跨界思维,以科幻探索中国电影的表达空间,尤其在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改变人类未来的时代背景之下,蓝星球将今年主题定为“共情”。
目前,电影周已在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举办中国科幻电影相关的展映和论坛,是今年国内唯一与国际电影节持续互动的电影主题活动。
年度论坛是蓝星球最重要的发声平台,导演陆川、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国际科技文化“预言大神”凯文·凯利、中国唯一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将进行对话。蓝星球从此为中国科技文化领域打开全新的国际化视野和历史性格局。
在南京,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以科幻探索电影、科学以及人类命运的未来。南京将从蓝星球起步,将科幻作为城市文化重要标签,将蓝星球从电影活动平台向科幻主题文旅、健康生活生态及生活方式多元发展,把南京打造成科幻电影之都、科幻影视科技生态之城。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实习生 陈倩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