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四新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我们李巷除了红色旅游,你还可以去体验一下农耕文化、趣味采摘,饿了到农民自己开的农家乐里去吃饭。”近日,村民任先生在家门口向路过的游客熟练地介绍着如何游览村庄。而在5年前,溧水李巷还是一个缺乏活力的经济薄弱村。通过“红色李巷”打造,不仅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还晋升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一切,要从2016年一场由规划引领的乡村振兴计划开始。
贫困村变明星村,打造乡村规划建设新典范
李巷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社区,距离南京主城区60公里,全自然村共有125户。2016年南京市在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行动计划中,确定帮扶经济薄弱的李巷村。当时的南京市规划局委托开展了李巷村发展系列规划设计的编制和组织工作。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溧水分局了解到,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组提出了在李巷打造“乡村新公共产品”的理念。李巷村规划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引擎作用,及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需求,形成五大功能片区。
结合片区规划,打造“服务中心”“生活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李巷乡村振兴区的“新公共产品”。在李巷村规划中,项目组并没有采取整村搬迁,而是仅对村中废弃的老房屋进行收储,村中的原住民则继续在村子里生活。项目组提出了“主客共享”的公共设施建设理念,村中的旅游和休闲设施等各类空间,既可以服务游客,也是村民日常活动区域。如500人李巷餐厅,满足了村集体养老助餐、村民办红白喜事、旅游团体接待三方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村民们腾出老房,恢复新四军当年的一些故居和指挥处,积极捐出老物件布展,竞聘解说员,发挥主人翁意识。有的年轻村民还从外地返回,主动对接设计师,自建符合风格的民宿、农家乐等,自主创业。2017年10月,李巷一期开街,便掀起红色旅游热。
为做好乡村振兴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南京规划资源局在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过程中,要求各区、板块在新编区和街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空间,重点保证乡村产业发展,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李巷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吸纳村民利用土地作价入股,引进企业开发乡村旅游。村民以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旅游开发企业,每年享受分红权益,实现共同致富。
李巷通过产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游的多重叠加效应,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游。自对外开放以来,累计获得中国美丽乡村百佳村、南京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等20余项国家及省市区荣誉,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李巷的发展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100多人就业,为全村263户村民户均增收约1.3万元。昔日的“空心村”不仅恢复了活力,更成为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的新典范。
引进乡村规划师,共建乡村振兴亮眼名片
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市制定了《南京市关于〈江苏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执行细则》《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标准(试行)》和《南京市农民住房户型指导性设计方案图集》,初步构建了乡村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体系。2020年,市级选择高淳双全村等4个村(社区)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探索乡村规划融合经验。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了解到,双全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正在开展当中,已初具雏形。双全社区位于高淳区固城街道向东2公里处,辖5个自然村,其中大全、饮马井2个自然村为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该村主要特色产业为茶叶种植和水产养殖,2019年被省商务厅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社区”。
据介绍,实用性村庄规划以需求为导向,将充分吸收农民意见,多方参与,体现农村特色,简明易懂、便于普及。在保留村庄特有的农业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乡土文化基础上,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双全村在编制规划前,已开展了村民调研,了解了乡村现状以及村民的诉求和意见。规划以螃蟹养殖产业为基础,以春秋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以乡村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要功能,立足打造“固城湖畔地、双全田园村”。规划按照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其他一般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四类,因地制宜开展规划试点。大全村、双进村为集聚提升类村庄,采取建筑整治、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等。檀村作为特色保护类村庄,保留现状建筑规模,以环境整治为主。
为保障规划质量,市规划资源局还制订了《南京市乡村责任规划师实施办法》,鼓励有条件的街镇通过有偿服务等方式吸引规划人才下乡,为乡村规划提供全过程、陪护式咨询服务,保证村庄规划质量,提升管理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南京市规划资源局按照南京乡村振兴的规划路线图,以“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城市总体发展空间布局,引领乡村规划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等美丽乡村片区规划编制,加强村庄规划规范化管理。
目前,全市已将一期规划5个片区1600平方公里,扩展至11个片区3900平方公里,涉及24个街镇、188个行政村,接近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二,助力打造“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板块。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有20多个村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荣誉称号,25个村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已成为南京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
何子 杨丁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